语博大讲堂系列之六:语言与哲学

发布者: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发布时间:2021-06-17浏览次数:257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自2019年12月开馆以来,一直致力于彰显世界语言多样性,汇聚全球知识,融语言本体与语言教育研究于系列学术活动中。为助力实现“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2021年春季学期拟推出语博大讲堂系列讲座,聚焦语言与教育、语言与生态、语言与文字、语言与人文、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哲学等专题,汇聚知名学者,纵论多维语言。德国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曰:“我语言的边界就是我世界的边界。相信语博大讲堂系列讲座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素养,拓展我们的世界。


讲座题目


语言事实、概念分析与概念工程

——语言哲学的核心任务与发展动态

Linguistic Fact,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Conceptual Engineering


 主讲人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杜世洪


 讲座时间 

6月21日 18:30-20:30


 讲座地点 

腾讯会议ID:195 704 184


内容简介

现代语言哲学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不同形态的语义学理论和语用学理论。尽管如此,语言哲学的核心任务仍然是:聚焦语言事实,落实概念分析,建设概念工程。那么,什么是语言事实?什么是概念分析?什么是概念工程?这三个基本问题本身就需要详细的语言分析和充分的概念考察。语言事实是语言和事实的交织体,表现为某种语言形式既描述事实,又组成事实。概念分析的方法,离不开语言事实的甄别与考察。概念分析既是语言哲学的方法,又是语言哲学的目标。如果说语言哲学并不是停留在细枝末节的微观语言事实的研究上,那么,概念工程建设指引着语言哲学的发展取向。借用Austin对微观事实的考察为例,语言哲学研究的任务,表面上看是要对playing golf correctly与playing golf properly进行彻底的概念分析,实质上却是通过对二者的穷尽式分析,旨在揭示事实与价值的语言问题与哲学问题。同样,Austin对“真”族短语的考察,目的仍然是要揭示真与假的界限。Grice的“语言植物学研究法”继承的是古希腊概念分析的传统,所以在Grice看来,二十世纪的牛津辩证法就是古希腊辩证法的延续与发展。语言哲学集大成者Wittgenstein开启了不同的世界观与语言观,为语言事实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Wittgenstein前期和后期哲学思想看,基于事实的“朴素断言”与基于事实的“渲染式断言”,二者各自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放在哲学发展进程中看,放在哲学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中看,语言哲学并非人们所说的那样“散漫”,相反,语言哲学有自身的存在逻辑与发展动态:从语言事实出发,专事概念分析,完成概念功能工程建设。



杜世洪,四川武胜人,博士;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导师;中西语言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读博期间,师从我国著名语言哲学家陈嘉映教授,研习西方语言哲学。曾到美国Troy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访学两年。在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Semiotica 、《当代外语研究》《当代语言学》《外国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学刊》《外语研究》《现代外语》《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期刊上有文章发表;出版专著3部,出版译著2部;发表小诗数首。主要讲授“西方语言哲学”“西方文化思想史”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8项。曾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重庆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