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脉|口述校史 孟庆和:专注音像,助力上外

发布者: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发布时间:2021-07-15浏览次数:205

编者按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重要论述和深入学习四史的重要指示,即日起,本栏目拟聚焦“口述校史”系列专题,展陈历代上外人与党同行、与民共进的系列故事,回顾学校自创建以来的光辉历史和办学成就,以此激励所有上外人不忘初心,展望未来。


采访对象

孟庆和

1954年12月生于上海,籍贯山东蓬莱,

中共党员,编审

1977年2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

原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社长

中国音像协会副会长,顾问

《外语电化教学》副主编

在“求是网”发表《陈毅谈外语教育》

上外机关党总支书记

上外校友会、上外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获“上海出版人奖”“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


采访组:杨悦 袁哲 朱书瑶 田珂源

采访日期:2021年4月30日

采访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


采访组:

老师好,我们之前参加了您主讲的校史采编培训,也知道您参与编撰了《文脉守望》第一、二辑。从主持编撰者变成被采访者,老师您既是口述校史的见证者,也是记录者,那么请问在编撰过程中有没有哪些经历让您记忆犹新呢?


孟庆和:

我虽然比你们在学校的时间长一点,但对校史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通过《文脉守望》的采访和编辑出版,我对校史有了进一步的、新的认识。虽然我们学校和其他一些高校相比,历史可能没有那么长,但是71年来有很多事件和人物值得我们纪念。

上外作为新中国一所有影响力的外国语大学为我们国家的外语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故事很值得我们去挖掘、去回忆、去记录,以此来推动我们今后的工作,尽快建立世界一流的外国语大学。编撰校史,既是对学校历史发展的一个记录,也是迎接未来发展的一个契机。


采访组:

老师,您曾任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社长,请问音像社当时是在一个什么背景下设立的?


孟庆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经过国家广播电视部批准,我们上外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教育类的音像出版社--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上外多年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外语教育和教学,领先全国发展。


上外在60年代开展外语听说教学,深深地体会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来提升外语听说能力的必要性。而且培养高精尖的外语翻译人才,需要注重口语、听力的培养,很强调语音、语调的标准这一点就决定了上外的外语电化教学领先全国的水平。

当时上外开始利用比较简陋的电化教学设备进行了大量的外语教学的实验。所以在1964年国家高等教育部的批准下,在上外建立全国第一幢外语电化教学大楼。1983年我们最早向国家教育部和广播电视部提出建立一所编辑制作外语音像制品的出版社,促进上外和全国的外语教学,很快就得到了广电部的批准。我们再一次走在了全国的前面,我们拥有的大量外语录音录像资料,经过编辑整理以后,作为正式出版物向全社会公开发行,以提高整个社会外语教学水平,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采访组:

我们从您的回忆录中也了解到,音像社最初是面向学校出版外语教学制品的,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音像社市场更加开阔;21世纪,音像社开始面向国外市场发展,那么在转型过程中,音像社是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呢?


孟庆和:

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希望把我们国家的情况介绍给国外,所以我们制作了一些介绍片,比如《走进新上海》,宣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新形象。我们第一部《走进新上海》的DVD,用了6种语言配音,还有6种语言的字幕,在国外发行。比如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当场就有外国友人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在法国巴黎的书店里也看到了我们的产品,比如我们的“西班牙语300句”等。

除此之外,我们的产品也满足了海外华人学习外语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和所在国的交流司时也增进他们对祖国新发展的了解。我们和海外的音像出版机构签订了多份出版合同,引进了一些优秀的、适合中国人学习外语的音像制品。


采访组:

我们还了解到音像社曾经自筹资金从国外引进一些先进设备,老师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些其中的故事吗?


孟庆和:

我们的音像出版社和图书出版社很大的不同在于,我们从一开始是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来制作产品的。80年代,我们甚至还没有数码全轨迹录音设备。由于我们最早使用的复制机质量不高,产量很低,而我们要扩大出版规模,增加数量,出版速度要跟上读者的需求,我们就需要高档先进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时就从瑞士进口了最先进的数码轨迹录音设备,从美国引进了大型快速复制系列设备,从日本、德国引进了成套专业级摄影和数码编辑设备。同时我们建造了高质量的专业演播室和录音棚,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为了提高母带的录音质量,我们请了一些著名的播音员,也请了我们学校的外国专家。这样,我们整个录制的水平和质量就上去了。

2002年,经国家保密局批准,我社成为国家秘密载体定点复制单位,当时是上海乃至全国唯一的磁介质保密复制单位,承担了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外语考试,以及上海市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录制任务。2004年承担了上海市高校计算机考试用软盘的复制任务。近20年来,我社从未发生任何泄密事故,得到了上海市国家保密局的赞赏。

2004年,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我社成立了由一个可以单独挂牌的出版单位:“上海外语电子出版社”,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成为全国唯一有独立名号的外语教育电子网络出版单位,为我社出版载体和出版内容的进一步拓宽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采访组:

在之前老师的回忆录中,我们了解到音像社实施的是品牌战略,在全国教育音像业率先注册了“爱未来”商标,请问老师这一商标名是如何确立起来的呢?


孟庆和:

我们很早就具有了品牌意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为了扩大我们产品的影响,我们决定注册商标。

我们把商标取名为“爱未来”,其一是为了响应当年国家“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


另外,当时我们企业注册商标的时候,作为世界语教授,我们的老社长提出要用世界语中的“热爱未来”作为我们商标的基本内涵,并配以地球为背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发展,形成了现在的商标形式。我们的广告语是:“爱未来伴随你走向世界”。我们的每一盒录音带里面最后都有这样一句话,当年凡是学过大学英语的,学过中小学英语课本的,听过我们录音带的,最后都能听到这句话。所以人人都知道“爱未来”。

为了扩大我们的品牌影响,我们每年暑假在全国的外文书店、新华书店、音像书店开展“爱未来外语音像制品全国大联展”,在全国500多个销售网点打出横幅,我们的“爱未来”外语音像制品的销量曾经处于全国第一的位置。所以我最近碰到一些校友,他们对“爱未来”印象很深刻。


采访组:

老师,我们之前谈到《外语电化教学》这一刊物,它对音像社的发展不可或缺,而我们了解到,这一刊物有过两次改刊,包括1982年由半年刊转季刊,2002年由季刊转成双月刊,那么请问这两次改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是否体现了国内外语教学研究的某种趋势?


孟庆和:

我们刚开始办刊物的时候没有经验,所以我们先是半年刊,而且开始两期还是试验性的。我们以前没有办过,但是又必须要办,60年代国外的外语教学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外语电教设备在国外已经比较流行,我们当时国内还比较少,怎么搞好、怎么利用好这些设备,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那么在上外的外语电化教学发展之际,迫切需要有这种杂志来交流我们的教学经验。

此外在刊物中,我们还可以介绍国外的外语教育新技术。然而对于能不能有足够的稿件、足够的写稿人,我们心里没有底,所以先搞了半年刊,不久搞了季刊。后来,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1993年起,我担任《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主任,02年我开始负责这本杂志,担任了《外语电化教学》的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我们开始改成双月刊。


在新世纪初,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出现了新的情况,我们需要交流外语电化教学的新经验,以及一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开始不成熟,不知道如何加强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而这也成为了当时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所以我们把它变成双月刊适应广大师生的要求和研究的需要。当时我觉得我们的外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要让电子计算机参与到教学当中,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来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外语电化教学》是最早被认定为全国核心期刊的外语学术刊物之一。

由于我们出版社有着深厚的外语电化教学与研究的背景,1995年,我应邀参加了由教育部和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评奖标准”起草工作,并成为这个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2002年,由我主编、全国各主要高校专家、教授参与撰写的我国第一部教育音像出版论文集《教育音像出版理论与实践》,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填补了我国教育音像出版理论研究的空白,得到有关部门和业内人士的好评。


采访组:

老师,您是上外发展的见证人,那么从您的角度看,上外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变与不变,您对上外又有哪些期许呢?


孟庆和:

上外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学校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服务国家战略在发展变化,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我认为上外的外语基础要比一般的学校要高,这是不变的,所以我们一直叫外国语大学。


我觉得我们的特色是外语的高质量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水平,这是我们不应该变的。如果这一点没有了,恐怕我们会失去一些优势。如果说是国际问题的研究,综合性大学比如复旦、北大的国际问题研究可能有时候更深一些,但是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可以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我们可能会比他们更及时迅速的得到一些更深入更直接的信息。所以我们自己的优势就在我们的外语,我们的国外研究的一些成果,可以避免很多翻译不准确带来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外语很重要。

我希望我们学生不仅能掌握高水平的外语,还能有最新国际问题研究的成果,这样上外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国别区域研究的世界一流的外国语大学。我想在我们党委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的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

孟庆和老师与采访同学合影


口述|孟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