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研|讲座回顾——PUP文学系列研讨会第三讲:露易丝·格丽克:重写犹太民族神话

发布者: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发布时间:2021-10-17浏览次数:80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学领域,促进跨年级、跨学段、跨领域学生间的学术交流,PUP(Post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Partnership)云端研学共同推出文学系列研讨会,第三期文学系列讲座邀请了英语学院的博士生任娜,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中对犹太民族神话进行重写的相关内容。



首先,任娜博士为大家简要介绍了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的个人情况。她是美国当代诗人,曾获国家人文奖章、普利策诗歌奖、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及诺贝尔文学奖等奖项,代表作有《头生子》、《下降的形象》、《野鸢尾》、《草场》、《乡村生活》等。瑞典文学院对其评价称,“她以精准的诗意之声及质朴之美令个体的存在得以普世升华。”


接下来,任娜博士结合格丽克的成长经历,讲述了犹太传统文化对其作品的重要影响。尽管格丽克认为,犹太身份并不是其诗歌的核心,但事实上,犹太传统文化的身影却充斥在其作品之中。同时,任娜博士还介绍了“犹太性”的概念,即犹太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某种与犹太文化及宗教相关联的思想观念。



在分析格丽克的具体作品时,任娜博士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典故、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任娜博士认为,格丽克书写犹太文化的目的是为家族共同的记忆寻找依托。作者通过后现代的观念解构经典,将先前的边缘与次重点重新予以重视,使诗歌得以在私人性的个体感受与更具普遍性的传统文化之间达成平衡,并呈现出区别于“自白派”诗歌的后自白特征。

最后,任娜博士耐心地回答了线上线下观众们的提问,和大家一同讨论了犹太民族神话的特点。她指出,文学的解读路径可以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阐释思路。相信通过本次分享,同学们获益匪浅,对格丽克的诗歌有了进一步了解。


本学期的PUP文学系列讲座活动已经结束了。自下周三起,我们将全新推出语言学本体系列讲座,首期讲座将探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化经典理论,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学习!


10201150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

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