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年会暨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手册

发布者: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发布时间:2021-12-10浏览次数:629

第三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年会暨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总日程

(会议线上举办,不设线下会场)

 


1211日(星期六)

参加人员:联盟常务理事、常务理事单位代表

参会方式:线上腾讯会议172-854-659 

(密码将由秘书处统一发送至联系人)

时间19:00~20:30

内容:联盟常务理事会议

主持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李维屏教授

 

1212日(星期日)参会方式

1. 已填写回执的人员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会:开幕式、主旨论坛、闭幕式会议号348-545-499,密码将由秘书处发送至回执邮箱;分论坛会议号请见分论坛议程。

2. 其他人员可通过B站搜索外教社1869348786 观看开幕式、主旨论坛和闭幕式直播;分论坛无直播。

 

开幕式

 

时间

内容

主持人

8:20~8:35

第三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年会开幕式致辞

——上海外国语大学姜锋书记

上海外国语大学

查明建副校长


   8
:35-8:50

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年度工作汇报

——联盟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李维屏教授

8:50-9:00

与会人员线上合影留念

 


 

主旨论坛(下午)

时间

内容

主持人

13:30-13:50

主旨报告九:

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天津外国语大学陈法春校长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

阎绥龙副主任

 

13:50-14:10

主旨报告十:把准使命趋向革新办学育人理念,坚持军民融合鼎新外语人才培养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波副院长

14:10-14:30

主旨报告十一: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与外语院校人才培养

——外交学院孙吉胜副院长

14:30-14:50

主旨报告十二:

地方财经类高校外语学科转型发展的“新文科”之路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于雪梅副校长

 

 

分论坛(下午)

时间

内容

主持人

15:00-16:30

分论坛一:

“十四五”外语学科建设

腾讯会议:163-601-543

曾艳钰教授

 教授

分论坛二:

“十四五”外语专业建设

腾讯会议:252-498-020

苗兴伟教授

 霞教授

分论坛三:

“十四五”外语创新研究

腾讯会议:803-662-604

 剑教授

杨延宁教授

分论坛四:”十四五”语言智能与国际话语权提升

腾讯会议:421-929-586

董燕萍教授

高永伟教授

分论坛五:

“十四五”外语课程思政

腾讯会议:408-745-133

温建平教授

 芹教授

分论坛六:

“十四五”外语教材建设

腾讯会议:469-640-456

王俊菊教授

 敏教授

分论坛七:“十四五”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评估

腾讯会议:630-230-582

向明友教授

 宁教授

分论坛八:

“十四五”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腾讯会议:619-671-135

王永祥教授

 欣教授

16:30-17:10

分论坛总结陈述

(每组5分钟)

王雪梅教授

17:10-17:20

第三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年会闭幕式致辞

——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副校长



分论坛议程

内容

腾讯会议号

分论坛一:“十四五”外语学科建设

主持人:曾艳钰教授  常辉教授 

时间15:00-16:30

内容:发言(每人10分钟)+互动

发言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1. 常辉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外语学科建设

2. 陈冬纯     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粤港澳一流财经大学外语学科特色发展路径探索

3. 谷红丽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立足院校特色优势,促进外语学科创新发展

4. 欧荣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哈尔科夫学院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学位点建设——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

5. 朴玉明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边疆区域民族高校外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新一轮建设再思考

6. 曾艳钰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学科素养与内涵式发展

参与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鸿娟  崔璨  董辉  付倩  高艳丽  高长  苟萍  李淑华  刘桂兰  曲鑫  孙铭阳  王斐文  王英    文兰芳  杨蕊  周胜蓝  

163-601-543

(无密码)

 

分论坛二:“十四五”外语专业建设

主持人苗兴伟教授  吴霞教授 

时间15:00-16:30

内容:发言(每人10分钟)+互动

发言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1. 陈壮鹰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德语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

2. 高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新文科背景下日语学科与专业建设的传承与创新

3. 郭凤鸣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十四五”外语学科与专业建设

4. 李丹弟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追求卓越——浙江工商大学“十四五”外语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

5. 苗兴伟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师范类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6. 吴霞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7. 张海燕     集美大学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所

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对高校专业建设的启示

参与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崔新红  董勋  高芳  高建国  黄锐  兰岚  梁茂成  乔丽丽  谭君  王书蕊  王霞  夏延华  鲜义才  杨剑英   张建东  

252-498-020

(无密码)

 

分论坛三:“十四五”外语创新研究

主持人张剑教授  杨延宁教授 

时间15:00-16:30

内容:发言(每人10分钟)+互动

发言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1. 程彤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

中国非通用语专业的变与不变

2. 金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

逆写的文学:论外国文学教学中的文化主体意识培养

3. 刘全国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文科时代外语专业的学科界限与跨界生长

4. 王腊宝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Australian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A Disciplinary   Reflection

5. 王淼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探索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创新路径——以摘要写作句法复杂度为例

6. 杨延宁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

参与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国静  陈婧  戴畅  窦硕华  高明乐  胡强  蒋君 李雪  刘永志  陶淑敏  王焰妮  武昱彤  张培  张新玲  赵梓伊

803-662-604(无密码)

分论坛四:“十四五”语言智能与国际话语权提升

主持人董燕萍教授  高永伟教授  

时间15:00-16:30

内容:发言(每人10分钟)+互动

发言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1. 董燕萍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国际话语权:质量与规范

2. 段惠琼     南昌航空大学语言研究所

中美新闻媒体视野中的新冠疫苗援助——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对比分析

3. 姜孟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

探索语言心脑智能,发展语言智能产业

4. 金慧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技术赋能的语言教学——趋势、关键技术与实践研究

5. 李莉薇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新文科视域下优化外语专业知识供给的改革与探索——以日语专业为例

6. 卢开砚     吉利学院

提升文化认同,促进国际传播

7. 王刚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

交叉学科背景下的智能工程外语建设

参与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逸飞  范姣兰  郭义  何雨琴  李亚丽  刘建芳  刘蓉  刘熠  马艳辉  佘军  舒兰  肖圣芹   姚爽  于晓霞   余霞

421-929-586

(无密码)

 

分论坛五:“十四五”外语课程思政

主持人温建平教授   刘芹教授

时间15:00-16:30

内容:发言(每人10分钟)+互动

发言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1. 崔雪波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民族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外语学科和建设探索与实践

2. 丁燕     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以人文素养课程“英美文学”为例

3. 刘芹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学科建设与外语课程思政

4. 温建平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

“四史融入外语类课程的创新实践

5. 许宏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6. 于杰     天津师范大学

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下的英语师范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改革

参与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冯春园    蒋宇红      李颜荣  李长亭      吕旭英  马文丽        肖燕姣  张芸宁  赵红新         

408-745-133

(无密码)

 

分论坛六:“十四五”外语教材建设

主持人王俊菊教授  周敏教授 

时间15:00-16:30

内容:发言(每人10分钟)+互动

发言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1. 崔丹     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语言文化研究院

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短篇小说选读》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

2. 高航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谈外语学科教材建设中课程思政的泛在

3. 李尚宏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论《西方文明史》教材编写中的中国视角

4. 王俊菊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语教材编写中的课程思政体现

5. 王岚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材处

外语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

6. 周敏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国文学课程中的思政融入:以《美国文学史》编撰为例

参与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艾尔肯·肉孜  白晓云  曹玮  陈晓雅  邓润波     付明明  高稳  甘文平  李霞  南丽琼  冉继军  徐继菊  闫惠  尹雪霓  赵双花  张晨  

469-640-456

(无密码)

 

分论坛七:“十四五”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评估

主持人向明友教授  何宁教授

时间15:00-16:30

内容:发言(每人10分钟)+互动

发言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1. 何宁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创新

2. 廖巧云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

“十四五”期间语言学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3. 刘兆浩     大连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院

探寻他山之石,助力国别区域学专业建设——美国国别区域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4. 史静怡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英语教学和测试互相促进模式研究

5. 向明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探究

6. 赵蓉晖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新时代背景下外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集成治理模式——以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

参与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倩瑜  郭新华  黄大勇  李育  母红艳  宁晓    乔蓓  阮先玉  史岩林  王霞  杨丽新  杨明 袁彬  张秀丽  张文龙

630-230-582

(无密码)

 

分论坛八:“十四五”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主持人王永祥教授  王欣教授

时间15:00-16:30

内容:发言(每人10分钟)+互动

发言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1. 布占廷     青岛大学外语学院

高校外语教师身份认同建构的批评隐喻研究

2. 蔡圣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国家亟需的翻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3. 曹曦颖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导师队伍建设

4. 王欣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外语教师的学科能力发展

5. 王永祥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打通“最后一公里”,培养合格英语教师

6. 尹国杰     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教师职业素养结构与教师专业发展

参与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高虹  高卫红  胡家英  黄驰  霍佳颖  鞠玉梅    李泽生  朴花艳  孙越川  唐进  王海洲  余明友  赵丽娜  郑曦  郑丽

619-671-135

(无密码)

 

 

大会发言人与主持人简介(按发言顺序排序)

姜  锋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研究员。兼任第七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曾在教育部高教司、社科司、国际司和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工作,历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等职;任中德对话论坛中方成员。

长期从事高等外语教育、欧洲/德国政治文化及国际关系研究。近年来撰写百余篇具有影响力的政策调研报告;发表多篇有关高等外语教育管理和国际关系的论文;承担及参与教育部、外交部、上海市各类课题研究12项。


李岩松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博士,研究员。曾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兼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与国际组织、高等教育管理。现任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兼主任、上海区域国别与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上海市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大学国际化等领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杨  丹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选,国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金融安全与发展”负责人,教育部“全国工商管理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首届财政部“全国会计学术领军人才”人选,首届财政部“会计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人选。曾任或现任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理事、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工商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教育准则咨询委员会亚太区代表,中国会计学会对外交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四川省青联副主席,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主要从事公司金融和会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长期关注公司金融、资本市场、行为会计、智能会计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10余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9项。


宁  琦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研究领域为俄语语言文学,同时关注俄罗斯问题研究及外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秘书长,教育部外指委委员、俄语分委会副主委;《中国俄语教学》杂志副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副理事长,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副会长等。


石佑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委法律顾问,第十三届广东省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著作与教材30余部,在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研究成果获得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第七届、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立法工作领军人才,广东省第四届优秀社会科学家等。


王启龙

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担任《外语教学》《人文地理》和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主编。曾入选韩国首届KFAS Laureate学者(2000-2001),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3-2004)。

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学与人类学、中外语言文学、跨语言文化研究。已有中外语言文学、藏学与喜马拉雅研究等领域中、外文著作1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主持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10余项。曾获宝钢教育奖,第三届、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论文)二等奖等,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


夏文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院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主持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的发展哲学》《区域公平的当代建构》等,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获教育部、北京市和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刘  宏

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上合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校长委员会主席,辽宁省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俄语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语委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为俄语语言与文化、国际政治语言学、俄语教学法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育。担任国际学术杂志《对比语用学》主编,任《外语与外语教学》编委会主任。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高级俄语综合课》负责人。出版《俄语语言与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俄语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等专著4部,出版国家规划教材2部,主编的教材《俄罗斯当代社会生活》获首届辽宁省优秀教材奖,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28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3项。


计金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教育部全国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

出版学术著作多部,代表著作有《生态税收论》《个人所得税政策和改革》。在《财贸经济》《税务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教材十余部,其中主编国家级“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两部。


陈法春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天津翻译协会会长,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英语文学教学研究。


查明建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翻译研究院院长,兼任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上海市外文学会会长。美国哈佛大学“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浦江人才计划”学者,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四有’好教师”(提名奖),上海市高校精品课程“比较文学”主持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理论、翻译文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著作有《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1898—2000》(上、下卷)、《一苇杭之:查明建教授讲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等,译著有《比较文学批评导论》《什么是世界文学?》《非洲短篇小说选集》等。


阎绥龙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副主任,大校军衔,分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主持部队级教改课题、科研项目6项。


王波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历任国际关系学院军事外交系主任,教授,教保处处长。


孙吉胜

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基地首席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在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任研究员。主要讲授“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与语言专题研究”“高级外交口译”等课程。

长期从事中国外交、国际关系理论、话语政治等领域的研究,在外交学院创设语言学与国际关系的交叉领域国际政治语言学博士点。著有《语言、意义与国际政治》《国际政治语言学:理论与实践》(主编)、《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我们建构的世界》(译著),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研究》《外交评论》《对外传播》等处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多次转载。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


于雪梅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民革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政协常委。主要兼职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公共外交协会理事。

主要从事跨文化交流、德国语言与文化、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研究。曾获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先进管理工作者等荣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德国慕尼黑iudicium出版社出版四部学术专(编)著,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两部心理学译著。


李维屏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学科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主编,《外语高教研究》主编, 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会长, 党工组组长,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高校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已发表著作、教材和译作三十余部,论文七十余篇,并主持近十个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主要著作有《英美意识流小说》《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英国小说艺术史》《英国小说史》《英国小说人物史》《英国文学思想史》《英国女性小说史》《英国短篇小说史》《美国文学思想史》《美国短篇小说史》和《美国女性小说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