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脉|口述校史 上外首届对外经贸专业校友狄琳:永立潮头敢为先 奋斗精神代相传

发布者: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发布时间:2021-11-04浏览次数:168

编者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重要论述和深入学习四史的重要指示,即日起,本栏目拟聚焦“口述校史”系列专题,展陈历代上外人与党同行、与民共进的系列故事,回顾学校自创建以来的光辉历史办学成就,以此激励所有上外人不忘初心,展望未来


采访对象狄琳,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专业首届校友。

采访组:周源源 王媛

访谈时间:2021318

访谈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史馆


01 做时代的领跑者

采访组80年代之前,上海外国语大学是以多语种见长的,全国其他外语类院校基本上也只开设语言类专业。1983年,上外开设了第一个复合型专业即国际新闻专业以后,后陆续又开设了多个复合型专业。作为首届对外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您能给大家分享您的求学经历吗?

 

狄琳我是198494号来上外报道的,当时录取的是英语专业,后来收到学校通知,说要从英语专业中挑选出高考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编成经贸专业,全称就是对外经济贸易专业。当时一共挑选出40名同学,设立了2个经贸班,每班20人。这20个人中有一半是上海地区的,还有10个同学来自其他省份。当时,除了上海地区的10位同学之外,我们班还有来自福建、山东、宁夏、辽宁的同学各两位。

在当时,对外经济贸易是上外一个比较靓丽的专业。因为在改革开放刚开始时人才非常短缺,上外紧跟潮流,开设这样的专业,在纯外语的学习中融入经济贸易专业的学习培养了我们首届经贸班的学生,非常及时地填补了社会上对这类人才需求的空缺。我认为上外的举措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超前、非常领先的。对此,我除了对上外这张学校的名片感到骄傲,也对自己被称之为上外经贸班的学生感到自豪,有一种被其他同学羡慕的感觉。

 

采访组这个专业和别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不同?

 

狄琳大一和大二期间我们的课程跟英语系语言文学类学生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到了大三和大四,我们跟语言文学类的学生的课程有了明显的不同。那时就开始了经济贸易方向专业课程的学习。英语语言文学类的学生则更深入学习英美语言文学比如说在专业类课程上,我们陆续开设了国际商务函电、国际金融、商业会计、货币银行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商法等科目。我们会学习很多经贸相关的专业课程,有时会采取全英授课的方式。

 

采访组听说当时的学位证书也有了一个质的变化,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狄琳这一点很让我们振奋。我们88年毕业时,由于87年国家教委批准了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经贸专业具备授予经济类学位的资格,我们也因此成为首批被授予经济学学士的上外学生。我现在还记得我的学号是133,我的毕业证书里面写的是经济学学士。

 

02  多科性应用,提升竞争力

采访组胡孟浩校长在建校35周年的大会上提出了要办成多科性应用文科类外国语大学的目标,你们当时对这个目标了解吗?

 

狄琳对,这个我也很有印象。我依旧记得我9月份来上外报到时,走进西门之后,广告栏前有一个写着大标语的红色条幅映入眼帘,上面就写着把上海外国语大学建设成多科性应用文科类外国语大学。我当时认为多科性应用类的提法非常超前,非常新颖。哪怕已经过去了30年,我仍然对当时的标语记忆犹新。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超前的观点,按现在的话说,有点引领社会潮流的意思。


采访组刚才您强调了“应用”二字,您觉得将您所学的知识应用在您的工作当中,可以有什么样的帮助?

 

狄琳我参加工作后有一次印象非常深的经历:那时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和支付都是使用“信用证”进行交易,但当时整个公司里,能够把银行开具的英文信用证翻成专业的、规范的、正确的、可读的汉语的人才很少。这时领导说:“小狄,你把信用证给翻译一下,让大家看看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我顿时想起我在上外学的专业课——进出口实务课程里,学过信用证等专业英语词汇。所以我就像做课堂作业似的,很快就翻译完了。领导们都说公司终于来了一个科班的人才,说“小狄你太专业了”,我也从此在业务上颇受重用。

在上外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既拥有了较高的英语能力,又掌握了对外经济贸易的专业知识,可以说,我们这一批学生在工作市场内很有竞争力,很受社会的欢迎。

03  一线拼搏,打破惯例

采访组听说您现在就职于航天部,您在学术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作为第一个军贸行业的正高职称,您怎么看待这些成就?

 

狄琳嗯,我工作之后,由于比较热爱这个行业,就一直在航天系统工作。从88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基本上一辈子没有换,也就是说我一直从事军贸业务。现在我们的军贸公司隶属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我的工作岗位就在航天专营的军贸公司。因为时代变迁等原因,现在像我这样一直在一线从事着航天军贸业务的人为数不多了,我自己几十年来一直做着军贸一线的业务。

20162017年期间,我勇敢地打破了一些惯例——以前要竞选高级职称,基本上都是要通过写文章、发表论文、写著作等渠道。但上外培养我成为了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我后来成为了军贸行业正高职称的候选人。

在职称评审中,我陈述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十几个航天科技集团评审的老专家对我的回答非常满意,我也因此顺利通过答辩,荣幸地成为了同类(科技集团)中第一个军贸行业的正高,这也是对我从事多年的专业技术工作水平的认可。我非常怀念在上外四年的学习经历,上外的名片、首届对外经贸专业毕业生的身份给了我能力和能量,几乎陪伴了我整个职业生涯,是一种源源不断指导我前进的内在动力。

 

04  学用结合,融入工作角色

采访组您觉得作为一个新时代大学生,无论是语言专业还是复合型专业,应该怎么去学?怎么去做?

 

狄琳我觉得要把自己塑造成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做出贡献的人在大学生活中,除了学习课本知识,进行实践活动也非常重要。新时代大学生要开展社会实践,提前融入到工作角色中,而不仅仅是对“死”的课本书本知识的学习。

当年我们的经贸班曾有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到现在为止也是值得借鉴的。就是我们在大学三年级的下半学期,学校会派我们去外滩的各经贸公司、各技术公司进行了2-3个月的实习。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跟着各个出口科的前辈进行实践活动,比如学习如何谈销售确认书、谈合同、与外方谈判、带着外商去参观工厂,包括搞原料加工、搞补偿贸易、与他人谈判、做报价等。

大学期间应该要有实习的经历现在国内外高校都要求学生进行实习。而在30年前,上外就早已有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实习实践的安排等等,所以我觉得上外还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学生要把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用到实践当中,或者通过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理论知识,做到学用结合,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