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创|馆教融合:遇“见”语博,以“游”促学

发布者: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发布时间:2021-05-24浏览次数:140

 西塞罗曾言:“理性和语言是人类交往过程中的纽带。”语言的力量无穷,语言的潜能无限,人们在语言中感受文化的交汇与发展,见证文明的交融与进步。

 近日,通识选修课程《生活中的语言学》在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开展,这是语言学相关课程在博物馆开展“馆教融合”的初步尝试。在带领学生参观语博馆之后,主讲老师随后即以馆内相关布展和藏品为切入点,开展有关“语言与科技”内容的情景式教学,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促进了学生的深度体验。

图片

图片

 

《生活中的语言学》是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卓越学院开设的一门通识选修课程,主要议题有:语言与生活、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媒体、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教育、语言与政治、语言与经济、语言与科技等。课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和深度体验,力求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学习与成长的循环模式,帮助大家在深度了解语言和语言学的基础上,培养语言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术素养,成为真正的语言生活派。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王宇琦

从课堂形式而言,语博馆之旅将第一手物料、语料带到我们眼前,直观而生动的对所学进行了阐释,便于学生中期反思,有夯实启发之效。于是理论为生活碎片所充盈,变得立体起来。其次,从活动观感来看,二访更觉语言之美。远古文字的稚拙,语言谱系的交错,语音字符间镌刻着人类从蒙昧到开慧的漫漫旅迹。始于日常沟通之需要,反过来又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交融,今已发展作近乎艺术的学科。欲解之,唯返归本源尔。因此,《生活中的语言学》一课不仅实用,更有承袭与发展语言的要义。

图片

 

语言研究院 邹娅

第二次参观语博馆,如同会见一名久违老友,亦如翻阅古籍,常读常新。在了解一定的语言学专业知识之后再“遇”语博馆,志愿者的知识讲解仿佛离我更近了,那些“常驻”语博馆的丰富资料也变得鲜活灵动起来。参观完语博馆后,老师就地给我们上了“语言与科技”一课,这种走出教室,走进语博馆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新奇而高效。

图片

 

新闻传播学院 朱思远

伴随着讲解员的解读,我们一路见证文明的滥觞、进化与交汇,感悟语言的萌芽、演变与成熟;同时,在经过一系列基础语言学知识的学习后,课堂上翔实严谨的学术条目也与博物馆生动多样的知识陈列彼此映射、互相补足,使我对博物馆中展品与介绍的了解更加深入而系统,对语言学这一门课程亦有了更为客观丰富的认识。结合这次参观经历,我对《生活中的语言学》这门课程的授课方向、内容划分等方面更加明晰了。

图片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吕依宸

通过此次参观,与各种语言密切接触,我更加明白,语言是宝贵而又特殊的思想文化资源。“言为心声”,语言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传递知识、表达情感的媒介,更是凝聚人际、民族与国家的心灵使者。此次参观也是我们平时的理论课程在实践中的映射,能让我们觉得这门课程更加有趣和具有现实意义,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好像也更近了,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倍增。

图片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王玺

此次语博馆之旅让我受益匪浅。首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进门的多语言地球互动屏,这让我切实地体会到了语言的多样性。其次,我最喜欢语博馆里的“聆听世界”多语言交互装置,只需在屏幕上点击自己感兴趣的语言,便可以在听筒里听见对应的语言,这让我真正地在参观中感受语言、聆听语言的美丽,这也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学习一门外语的小种子。当然,博物馆里还有很多让我为之惊叹的有关语言流变的史料,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上外学子,研究好语言、保护好语言、发展好语言的必要性。

图片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郑鑫杰

在语博馆内参观,我看到世界各地的语言依次展现在我的面前,听到各国语言的不同韵律,通过聆听讲解,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语言、文字、翻译的发展和历史。我们学习语言学不仅要向前看,对语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要时常回顾历史,知道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这次的参观让我对语言学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受益匪浅。

图片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杨飞

通过此次参观语博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语言的美丽与神奇。从语言的诞生到语言的应用,语博馆里的一切都让我不禁想驻足停留,仔细欣赏。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洋泾浜英语,这是一种在旧上海时期形成的中国化英语,它将英语以中文语法和中国口音的方式呈现出来,虽然如今看来有些诙谐搞笑,但的确是那个时候中国商人与外商之间重要的贸易沟通方式。这也照应了我们《生活中的语言学》这门课程的内容,将语言和心理,经济,科技等生活中的各方各面联系起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的语言之美。

图片

俄罗斯中欧东亚学院 王子杰

此次语博馆参观虽然有些仓促,但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与相关展品近距离的接触,比枯燥的理论更能激发我对语言学的兴趣和热爱。我最大的感悟是:语言既是一门可以用理性深入研究的学问,也是一门值得用感性切实体会的艺术。

图片

法学院 李润慧彬

很早就听说,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世界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博物馆,这次亲身游览更使我受益匪浅。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语言大约有七千多种,作为宝贵而特殊的思想文化资源,语言知识的普及、语言资源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正日益得到全球社会的关注。语博馆内设有八个篇章,每个篇章为我们展现的内容也十分吸引我。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语言与未来”了,在游览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类科技的进步,同时也看到了语言发展的未来。但我仍然认为,人工翻译短时间内无法被取代,因为翻译最讲究的“信、达、雅”,机器因无法拥有人类的情感而始终不能翻译出我们想要的意思和效果。

图片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杨一凌

我有幸和选修了《生活中的语言学》的同学一同参观了语博馆。从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我心中就充满了惊讶与自豪之情。博物馆有多种多样的展品,高端大气上的陈列与装潢,完全不输任何一座博物馆。而且,一个个精美的展品和详细的介绍,使我在语言学课上学到的那些知识变得具象化,变得更加生动和容易理解了。比如标明了语系和语族分布的地图,让我更加直观地学习了各个语系的分布。而在博物馆参观的最后,关于机器翻译的板块,又让我了解了机器翻译是如何发展的,以及语料对于机器翻译的重要性。

图片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寿心河

这次语博馆的参观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了巴别塔的故事,了解了语言的产生机制,也见识到了世界上不同语言的多样性。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东干语,它是汉语陕甘方言在中国境外的特殊变体,它虽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但实际上仍属于汉语的一个方言,这使我感受到语言的神奇之处。本次语言博物馆之旅也让我对《生活中的语言学》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与更深刻的理解,激发了我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也成为我在语言探索道路上的强大推动力。

图片


 同学们从馆教融合的角度,表达了参观语言博物馆后的自身感受以及对于《生活中的语言学》这门课程的理解,大家在参观中感悟,并用心体会语言的魅力。作为“西索儿”,我们应秉持“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理念,将语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发挥自身所学,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未来、诠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