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研丨藏品博览系列十:《仓圣鸟迹书碑》

发布者:王瑞菁发布时间:2022-03-15浏览次数:43

编者按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自2019年12月开馆以来,一直秉持“语汇世界 言聚全球”(Words,Worlds)的立馆理念,致力于彰显世界语言多样性,汇聚全球知识。为全面开展人文交流、科普教育和学术研究,本栏目推出“藏品博览”专题,聚焦世界语言博物馆展品,陆续推送馆藏科普系列文章,以展陈世界语言多元面貌,向全球公众讲述世界语言文字故事。


导读: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所收藏《仓圣鸟迹书碑》拓观感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刘志基

汉字是人类文字中历史最长的文字之一,又是三种人类古文字中唯一还活在当今的文字,因而喜得“万岁”之名。如此绝无仅有的生命,一定有着特殊基因的支撑,这种基因的核心要素,就是华夏人群数千年一贯的尊字意识。所谓“文化”,由“文”而“化”,有文字才有信史,这是维系尊字意识底层的逻辑理念。尊字意识的历久弥新,则支撑着汉字代代传承不息青春永葆。

对于古老文字的崇拜,是华夏民族的信念:契刻于甲骨,范铸于铜器,都是期望借助于坚固的载体致文字与世长存。简册随葬之习尚,出于逝者与文字永伴期盼,却又成为后世文字地下发现的不绝资源。然而,原始的文字处理手段,一般载体的易朽,不可避免地营造着古文字遭历史尘封的悲剧。于是,后世仿古书写成为早期汉字传承另一路径,它与地下出土真实古文字的关系,正如王国维所说,即“一家之眷属”,成为文字寻根的另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仓颉的造字神话,乃是尊字意识外化的一个焦点.《仓圣鸟迹书碑》,相传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见于宋代《淳化阁帖》,又立碑于清乾隆十九年十月(公元1754年)。碑面所镌28字由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这正是传抄古文字中材料年代最早的一种。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所收藏的该碑拓本,字迹清晰,风貌古朴,可谓精品。“展品介绍”的推介,立足于学界目前的释读成绩,着力于讲述这些“可可爱爱”文字背后有关汉字起源的故事,图文并茂,生动可读,足可引导观者穿越到黄帝时代,一览仓颉造字,即华夏先民始创汉字的壮举。


《仓圣鸟迹书碑》1介绍

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的第二展厅“记,书写世界”展区,住着馆里的两位“小可爱”:一位是会和你撒娇卖萌打招呼的机器人小语,另一位则是小语身后“不会说话的邻居”——《仓圣鸟迹书碑》拓片它由赵张峰先生于2021年5月赠予我馆。说它“可爱”,当然是因为上面那些奇奇怪怪,犹如孩子随手画成的符号文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破译这些“可可爱爱”文字,聆听它所讲述的、有关汉字起源的壮丽史诗。

  


仓颉造字

想要知道这些奇奇怪怪的文字是怎么来的,我们还是要从仓颉造字的传说讲起。

仓颉造字的传说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仓颉,复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 乃上古黄帝时史官。《论衡》、《吕氏春秋》中言仓颉“龙颜四目”,“声有睿德”,此言其形貌非同常人。论及其造字功业,据《策海六书》、《述异记》等书记载:仓颉随黄帝南巡,登阳虚之山,遇灵龟负书,遂仰观宇宙之变化,俯察鱼虫鸟兽之踪迹,于指掌间创二十八字,镌于玄扈山阴,引导人类,终止结绳记事。而《淮南子》中为众人所熟知的“天雨粟,鬼夜哭”一句,描述的正是仓颉造字成功之后天降粟雨、恶鬼夜哭的奇观,寓意着汉字的创造揭开了天地的奥秘,从此民智日开,鬼神再难主宰人类的命运。此外,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也是为了纪念仓颉造字这一伟绩。

值得一提的是,仓颉之“仓”姓也由此得来:仓颉首创“鸟迹书”,感天动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深感其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而仓颉却认为自己仅是一介草民,就在“仓”上面加了一个草字头,于是现在就有了“仓”与“苍”的两种写法。

至于仓颉所作的“鸟迹书”,据仓颉故里明代万历年间《白水县志》记载:“仓颉造书两卷,后失于兵火”,唯独仓颉庙中的《仓圣鸟迹书》碑尚存,此碑现村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仓颉庙内。该碑通体黑色,正上方有篆书“仓圣鸟迹书”字样,碑面镌有28个古怪的字符(鸟迹书),这些鸟迹书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相传它们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仅遗存的二十八个字的本形。长期以来,进庙的人们认为摸过这块碑会变得更聪明,把《仓颉鸟迹书》碑称为“智慧碑”。经过几百年的触摸,这块石碑已是光滑无比,黑光油亮,好似黑色的明镜。


文字破译

对这28个字的来历有所了解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字是什么意思。

宋郑樵所著的《通志》是对仓圣鸟迹书碑最早的文献记载。其中有言:“仓颉石室记二十八字,在北海仓颉墓中,土人呼为藏书室。周时无人识,至秦李斯识其八字,曰‘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汉叔孙通识十三字,孔子至齐尝访焉。”现在保存这28个字最早的资料为《淳化阁帖》。宋代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命侍书学士王著选内府所藏历代书法,摹刻于枣木板上,拓赐于大臣。全帖分为十卷,《仓颉书》(《仓圣鸟迹书》)排诸家古法帖五卷中的首篇。到了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太师蔡京又奉命据内府墨迹重新进行刻印成《大观帖》,并将这28个字释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芾”。

《仓圣鸟迹书》虽然只留下了28个字,但已成体系,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基本结构规律,符合造字之法,如其中的“列、气、明、尊”等都含有象形、会意这两种构字法。如果说汉字起源于图画,象形、指事、会意都与图画密切相关;那么,文祖仓颉造的字就是最简练的中国“写意”画。此外,仓颉造的28个字中,除有2-3个字与甲骨文、金文有明显不一样外,其余25个字均基本一致。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甲骨文、金文是在仓颉造字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是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数量的增多,是字形和字数的变化。

内容分析

有关碑面上这28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文字到底记述了什么内容,学术界至今众说纷纭。现在受到较广泛认可的有“记功史书说”“盛世画卷说”两种。“记功史书说”即认为此28字是用于记述黄帝功德的史书,而“盛世画卷说”则认为这是展现黄帝创立太平盛世的历史画卷。

“记功史书说”

“记功史书说”的推断结合了五行八卦的学说以及先民的原始崇拜文化。
首句“戊己甲乙”指黄帝、炎帝。由五行八卦说分析:东为甲乙木,中央戊己土,据《史记·五帝本纪》载,炎帝有圣德,以火德王,黄帝有土德之瑞,土为黄色,所以称为黄帝,居于涿鹿,位于中央位置,所以“戊己”代表黄帝,“甲乙”代表炎帝。
“居首共友”即黄河流域,黄帝部族居于所有部族(包括炎帝族和蚩尤的九黎族)中的首领地位,获得各部族首领的爱戴和拥护,部族之间友好相处。这一句中也蕴含了黄帝与炎帝、蚩尤大战的历史。据《黄帝本纪》记载: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等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豹虎(熊罴貔貅豹虎指诸多部落及部落图腾)与炎帝战于阪泉郊野(今河北涿鹿东南),三战而胜。接着是蚩尤作乱,又与蚩尤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南),最后擒杀了蚩尤,各部落一致拥戴黄帝为联盟首领。(也有说法认为《仓圣鸟迹书》全文记载的正是这一段历史。)
“所止列世”即黄帝部族代代相传,在过去很长的年代中,东战西征,其模范和正义的行动得到发扬和传播,并传之后世。
“式气光名”指黄帝部族十分崇拜和尊敬图腾,并以天上的云及自然景观命官,各司其职,治理天下。
“左互乂家”即先民们经过战争之后,互相协作帮助,收获庄稼,清除杂草,重建家园,社会安定祥和。
“受赤水尊,戈矛斧芾”八个字形容在战争结束后,人们在黄帝的英明领导下,携带着戈矛及生产、生活用具,在草木茂盛的地方游牧狩猎,发展生产,过着美好的生活。

“盛世画卷说”

“盛世画卷说”的依据则是各个古汉字的本意,下面我们就通过每个字的本义来分析一下这段文字的意思:

戊:兵器名,用于打仗或狩猎。
己:本义应为“缴”,即拴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
甲:形若古代武士身上穿的盔甲片之间的“十”字缝。其本义为古代战士穿的“护身衣”。
乙:古人将“乙”字当“燕子”或“野鸭子”讲。(另有说法:乙,玄鸟名。名缘叫声而得,字依其形而造,故曰乙。)
“戊己甲乙”描述的是一副狩猎场面,即人民带着弓箭等武器,穿着护身衣,外出打猎。
居:居字本义为蹲。《说文》:“居,蹲也”。
首:头也。形若人之发端,草木之顶。由“头”引申为一伙人的头目为“首领”。
共:形若双手拱举,即用双手“供奉”一件物品。本义应为“供”。
 友:古同佑。形若双手高举,乞天保佑。
“居首共友”描述的是祭祀场面,即部落首领和人民一同跪在地上,将捕来的猎物,共同敬奉给图腾和祖先。
所:金文的所字左边是一扇门户,右边是一把大斧头,以斧破门,表示盟誓之义。
止:同趾。鸟爪也,形似爪迹。
列:列字本为象形字,与“歹”同字。甲骨文的上部像枯骨破碎的裂纹,下部像死人的空骨,所以“歹”亦有“列”义。《说文》:“列,分解也”。“列”是“裂”字的初文,是“分解”、“割裂”的意思。“歹”字的本义就是死人或动物的残骨。
世:草木之叶重累百叠,引申为人的一生,此字形若草木辈生。
“所止列世”讲了占卜盟誓场面,人民在一起破开兽骨进行占卜,他们一起盟誓,表示要永远在一起同甘共苦,世代友好。
式:通栻,此为古代占卜用具。此字形若两根耆草相交。在古文中“式”是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可不译。
气:云气也。形若山中之烟岚。
光:明也。光字本义就是光明、光亮。形若日、月、星光照山河。
名:事物之称号。状若杆上装一饰物。古时,各部落将自己的图腾装于杆上,作为该部落的标志,亦即部落的名字。仓颉造字时,依形而造,故曰名。
“式气光名”描述了自然美景的场面,夕阳的霞光和晚上的火光月色交辉,把天空和大地照耀得光彩明亮。
左:方位。甲骨文的左就像左手之形,上部代表“手指”形,下部代表“手臂”形。金文的左上部及左部都代表手,与甲骨文一样,下部又加了“工”字。“工”字像斧锛木工器具之形。左手执斧锛等工具,就是辅助、帮助干活的意思。所以“左”字是“佐”字的先造字。
互:交错也。形若藤条交错缠绕,故曰互。
乂:芟草也。形若刈草之刀。引申意为治理、安定、义安太平无事。
家:安居落户之所。本义即家庭。
“左互乂家”描绘的是一副祥和太平的场面,人民互相协作帮助、互相收获庄稼,共同建设家园,使社会更加安定太平。
受:交付也。形若双手参合接物。受字的本义为接受。
赤:红色也。形若火烧纵横堆积的柴草。仓颉造的赤字是两层火,为“被火烤红”之义。
水:仓颉造的水字是四个点之中有一条直线。形若天雨,涌泉,河流。“水”字的本义古今一致。
尊:敬也。形若双手高举酒具。尊字的本义就是“酒器”。甲骨文的“尊”字是下部是一双手,上部是一个大酒杯或容器,即赤诚献酒的意思。
“受赤水尊”讲述了共享劳动成果的场面,人民手抓食物,用火把食物烤得通红,大家在一起吃着美味食物,并且不断地碰杯敬酒。
戈、矛:均为兵器名。
斧:工具名,亦作兵器。形若运器断木。《说文》:“斧,斫也”。斫:用刀斧砍,斧由名词引申为动词,当“砍”讲。
芾:古之蔽膝,今之围腰。此字依蔽膝之形而造,故曰芾。形容草木茂盛。

“戈矛斧芾”讲述了开垦新领地的场面,人民带着武器和生产工具,到草木茂盛的地方去开垦新领地或捕获更多猎物。

因此,依照“盛世画卷说”,本段文字的大致意思为:远古时代的人民拿着武器外出打猎,他们把打猎获得的食物供奉给图腾和祖先,人们在一起盟誓说要永远生活在一起。在晴朗的日子里,大家一起互相帮助收获庄稼共建家园,在晚上的时候大家可以一起共享美食欢呼喝酒,第二天又去开垦新领地。


注:1.一说为“仓圣鸟趾书”,趾同“趾”。


欢迎各位师生来馆参观鉴赏,一起聆听汉字起源的壮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