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研 | 藏品博览系列十一:纸币上的婆罗米文字(北系篇)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2-03-29浏览次数:374

编者按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自2019年12月开馆以来,一直秉持“语汇世界 言聚全球”(Words,Worlds)的立馆理念,致力于彰显世界语言多样性,汇聚全球知识。为全面开展人文交流、科普教育和学术研究,本栏目推出“藏品博览”专题,聚焦世界语言博物馆展品,陆续推送馆藏科普系列文章,以展陈世界语言多元面貌,向全球公众讲述世界语言文字故事。

在前面《纸币上的文字》系列中,我们简单介绍了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和阿拉伯字母的历史以及在语博馆馆藏展品中使用这三种字母的纸币。这三种字母可以说,涵盖了世界上大多数语言,其中使用拉丁字母的语言占到世界语言总数的70%。这一期,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亚洲南部和东南部,来看看在这一片土地上广泛使用的婆罗米系文字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


藏品坐标: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记,书写世界”展厅“文字的艺术与技术”展区

捐赠者:罗东平   捐赠时间:2021年5月


01 婆罗米文字

在介绍婆罗米系文字(Brahmic scripts)之前,先简单了解一下它的缘起,即婆罗米文字(Brahmi script)。公元前2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创作了《吠陀经》,彼时还没有文字的记载,人们只能口口相传。关于文字的记载,出现在《佛陀传》中,佛陀释迦牟尼年幼时期学习书写。到公元前7~前6世纪,印度的雅利安人有了自己的文字,即早期的婆罗米文字,到公元前6~前5世纪,文字的使用开始遍及整个印度次大陆。

位于鹿野苑阿育王柱上的婆罗米文字

关于婆罗米文字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自源和他源,持他源观点的学者认为婆罗米字母受到闪米特文字(Semitic script)的影响但由于两者之间的差异远大于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将两个直接联系起来略显不妥。持自源观点的学者起初认为婆罗米文是达罗毗荼人所创后来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一种尚未破解的印度河文字,被认为是婆罗米文字的前身,但无法证实。

婆罗米文字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分化成了南北两系,形体逐渐发生不同的变化,演化为使用于整个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东亚部分地区的文字。北系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印度次大陆中部和北部;南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半岛和南亚部分地区 ,字形的圆化,是南系婆罗米系字母的主要特征。

婆罗米系文字的分布:红色为北系,紫色为南系


02 婆罗米系文字

婆罗米文是一种元音附标文字(Abugida),其后继者也都继承了这一特征。

那什么元音附标文字呢?首先元音附标文字和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一种表音文字(Phonogram),不同的是,元音附标文字的一个字母,一般会附带一个元音。当与其他元音拼合时,元音以附标的形式写在辅音字母的上下前后的某一个或几个方位。上述六种文字的ka、ki、ku、ke、ko可以表记为:

若干婆罗米系文字的对比

注:为显示所列语言文字上的相似度,选取形体比较相似的字母,所以蓝色区域文字所代表的发音不一定严格等同于表格第一排所列举的发音

以使用这六种文字的印地语、藏语、缅语、泰语、柬埔寨语和老挝语为例,除藏语外,其余五种语言都有丰富的元音系统,印地语、泰语、柬埔寨语和老挝语的元音系统有长短音对立。此外,除柬埔寨语外,印地语使用重音,缅语有三个声调,藏语有四个声调,泰语有五个声调,老挝语有六个声调。

本期《纸币上的婆罗米系文字》主要介绍:

天城体(देवनागरी,Devanāgarī,/deːʋɐˈnaːɡɐriː/)

藏文(བོད་སྐད་,Bod Skad,/pʰøː˩˧.kɛː˥˩/)

这两种文字都是北系婆罗米系文字。南系婆罗米文字将在下期《纸币上的文字》系列介绍,包括:

缅文(မြန်မာအက္ခရာ,Mranma Akhkara,/mjàɴmàʔɛʔkʰəjà/)

泰文(อักษรไทย,Akson Thai,/ʔak̚˨˩.sɔːn˩˩˦.tʰaj˧/)

柬埔寨文(អក្សរខ្មែរ,Âksâr Khmêr, /ʔaksɑː kʰmae/)

老挝文(ອັກສອນລາວ,Akson Law,/ʔáksɔ̌ːn láːw/)


03 卢比上的天城体

印度卢比5卢比正 印度卢比5卢比背面


印度卢比10卢比正 印度卢比10卢比背面


印度卢比20卢比正 印度卢比20卢比背面


印度卢比50卢比正 印度卢比50卢比背面


印度卢比100卢比正 印度卢比100卢比背面


印度卢比200卢比正 印度卢比200卢比背面


印度卢比500卢比正 印度卢比500卢比背面


印度卢比2000卢比正 印度卢比2000卢比背面

藏品介绍

印度卢比,印地语为रुपया(rupayā,/ɾʊ.pə.jɑː/),借自梵语रूप्य(rūpya,“wrought silver”)。国际货币代码为INR,符号为₹。2022年1月1日人民币与印度卢比的兑换汇率为1:11.72。

①在纸币正面最上方的भारतीय रिज़र्व बैंक(Reserve Bank of India)和 पाँच सौ रुपये,意为“印度储备银行”和“五百卢比”。

②下方的小字केन्द्रीय सरकार द्वारा प्रत्याभूत(Guarante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意为“由中央政府担保”。

③正中央是印度国父महात्मा गांधी(Mahatma Gandhi)圣雄甘地的肖像。

④肖像右边的मैं धारक को पाँच सौ रुपये अदा करने का वचन देता हूँ(I promise to pay bearer the sum of five hundred rupees),即“我承诺向持有人支付五百卢比”。下方为前印度储备银行行长(गवर्नर Governor) उर्जित आर पटेल(Urijit Patel)的签名。

⑤最右边的图案是印度的国徽,国徽下方的सत्यमेव जयते(/sɐt̪jɐmeːʋɐ ˈd͡ʑɐjɐt̪eː/)是印度国家格言“唯真理得胜”。

⑥肖像的左边是“五百卢比”的天城体 ₹५००,对应背面最左边的पाँच सौ रुपये,其中पाँच(/pɑ̃ːt͡ʃ/)表示“五”,सौ (/sɔː/)表示“百”,रुपये (/ɾʊp.je/)是“卢比”रुपया的复数形式。

⑦纸币背面左下角是“清洁印度运动(Swacch Bharat Mission)”的标志स्वच्छ भारत(/sʋət͡ʃt͡ʃʰ.bʱɑː.ɾət̪/)及口号एक कदम स्वच्छता की ओर (One Step towards cleanliness),“朝清洁迈出一步”。

⑧ “清洁印度运动”的下方是纸币的发行机构भारतीय रिज़र्व बैंक( Reserve Bank of India)“印度储备银行”。

⑨背面的图片为लाल किला(/lɑːl.qɪ.lɑː/)德里红堡,位于印度德里,是一座典型的莫卧儿风格的伊斯兰建筑。从沙贾汗皇帝时代开始,到1856年以前,一直作为莫卧儿帝国的皇宫。

德里红堡

⑩方框中的文字为用印度各邦法定语言的文字书写的“五百卢比”。从上到下依次为阿萨姆语(Assamese)、孟加拉语(Bengali)、古吉拉特语(Gujarati)、卡纳达语(Kannada)、克什米尔语(Kashimir)、孔卡尼语(Konkani)、玛拉雅拉姆语(Malayalam)、马拉提语(Marathi)、尼泊尔语(Nepali)、奥里亚语(Odia)、旁遮普语(Panjabi)、梵语(Sanskrit)、泰米尔语(Tamil)、泰卢固语(Telugu)、乌尔都语(Urdu)。

印度各邦语言文字使用分布

注:带*的为非法定官方文字,红线为以各邦法定文字为参考的方体和圆体字母分界线

印度半岛语言复杂多样,古代便有佛教使用的巴利文、印度教使用的梵文以及各地方的地方通用语。现代印度境内使用的语言主要有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下的印地语和孟加拉语等,主要分布在印度北部和东部;达罗毗荼语系下的玛拉雅拉姆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等,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南部。

天城体概况

天城体,(देवनागरी,Devanāgarī,梵语发音为 /deːʋɐˈnaːɡɐriː/),从婆罗米文字演化而来,是一种从左往右书写的元音附标文字,广泛使用于印度次大陆,用来书写梵语、印地语、巴利语、尼泊尔语等超过120种语言。

用来书写梵文的天城体文字共有47个文字符号,包括33个表示辅音的符号(表SAN-1)和14个表示元音的符号(表SAN-2)

表SAN-1 天城体字母表

表SAN-2 天城体元音

表SAN-3 天城体不常用辅音及附加符号

表SAN-4 天城体辅音元音组合方式

表SAN-5 天城体辅音元音辅音组合方式

天城体还有辅音叠写的现象,即当两个或多个辅音连续出现时,会合写成一个连体符号。

表SAN-6 天城体辅音字母叠写

天城体也有单独的数字符号系统

表SAN-7 天城体数字


04 人民币上的藏文

人民币1元正 人民币1元背面


人民币5元正 人民币5元背面


人民币10元正面 人民币10元背面


人民币20元正面 人民币20元背面


人民币100元正面 人民币100元背面

藏品介绍

我们每天使用的人民币上,也有婆罗米系文字。在人民币的背面右上角,分别有汉语拼音、回鹘文、藏文、维文和壮文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和人民币对应的面值。第二排后半部分༄༅།།ཀྲུང་གོའི་མི་དམངས་དངུལ་ཁང་། སྒོར་བཅུ།为藏文。

༄༅།།为装饰性符号,一般用在句或节的开头,表达敬意。

ཀྲུང་གོ-འི有两部分:第一部分ཀྲུང་གོ表示“中国”,འི为གི在元音后的变体,跟在名词后,表示所属关系。

མི་དམངས意为“人民”,དངུལ་ཁང意为“银行”,代表句号。

སྒོར意为“元”,བཅུ是藏文的数字“十”。

藏文概况

藏文属于婆罗米系文字的北支,是一种元音附标文字主要用来书写藏语(Tibetan)、宗喀语(Dzongkha)、锡金语(Sikkimese)、拉达克语(Ladakhi)、巴尔蒂语(Balti)等藏语支(Bodish Languages)语言。关于藏文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源自古印度,另一种是源自西藏本土。藏文主要有30个表示辅音的符号(表TIB-1)和4个元音附加符号(表TIB-2)。

表TIB-1藏文的辅音字母

表TIB-2拉萨藏语元音符号及示例

藏文书写系统也存在辅音叠写。在某些语言中的叠写还涉及到声调的变化。

表TIB-3拉萨藏语最大音节构成

使用藏文的藏语支中各语言和方言,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境内的藏语主要有卫藏(Ü-Tsang)、康(Kham)和安多(Amdo)三个方言区(图TIB-1)。方言,又称中部藏语,有4个声调,辅音送气与不送气对立,存在连读变调现象;而安多方言保留较多古藏语的特征,如清浊对立、送气不送气对立、词首复辅音,同时安多方言还是非声调语言。

图TIB-1中国境内藏语方言分布

图示中印边境线为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

藏文的数字在形体上和天城体还保留着很高的相似度(表TIB-4)。

表TIB-4 藏文的数字:IPA标记的发音为拉萨藏语


北系的婆罗米文字除了天城体和藏文,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涉及到的文字,比如孟加拉文、尼泊尔文、锡金文等,他们大多是天城体和藏文的变体,都离不开元音附标文字这一文字类型的特征。通过本次推送,希望大家对这种文字有初步的了解。期待在下期《纸币上的文字之南系婆罗米文字》中,大家对元音附标文字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图片来源:

https://www.britannica.com

https://omniglot.com

https://www.ma-shops.com

http://www.pbc.gov.cn

http://www.xinhuanet.com/


参考文献:

[1] 周有光. (2018). 世界文字发展史.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18-266.

[2] Lyovin, A.natole, BrettKessler, B. & WilliamLeben, W. (2017).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1-53.

[3] 砂岡和子 & 池田雅之. (2006). アジア世界のことばと文化. 東京: 成文堂. 141-158, 225-236.

[4] 孙天心. (1997). The Typology of Tone in Tibetan. 中國境內語言學暨語言學 第四輯 語言類型. 487-494.

[5] Coningham, R., Allchin, F., Batt, C., & Lucy, D. (1996). Passage to India? Anuradhapura and the Early Use of the Brahmi Script. Cambridge Archaeological Journal, 6(1), 73-97.

[6] Hartmann, John F. (1986). The spread of South Indic scripts in Southeast Asia. Crossroads: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3)1.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