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季学期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青少年课程系列回顾(二)“经典润乡土”

发布者:档案馆、校史馆、语言博物馆发布时间:2023-01-19浏览次数:79

编者按

近年来,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完善馆教育人和馆校合作机制,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结合学校多语资源和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优势,推出“世界文化博览”“经典润乡土”“多语荟世界”等不同主题、不同特色、不同形式的多个系列青少年课程,探索了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特色路径,提升了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文化育人的影响力。本推文将回顾介绍系列(二)“经典润乡土”课程。



简介

      为助力乡村语言文化教育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浸润传播,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22年秋,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在教育部语用司和学校的指导下,精心打造并推出“经典润乡土”系列青少年云课程,旨在发挥博物馆在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乡村中小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为振兴乡村教育贡献上外力量。

      基于前期“世界文化博览”青少年云课程的探索经验和良好反响,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聚焦“传诵中华经典、弘扬优秀文化”的课程目标,结合博物馆自身的特色,经过细致的研究部署,确立了“品锦绣河山 诵中华经典”的课程主线,并组建了一支由博物馆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队伍和思索文博志愿者共同组成的讲师团队。通过选题策划、讲师培训、试讲组织、教案打磨、教学反思等环节,最终于2022年下半年推出“穿越古今 品味河南”“走进江苏,感受古韵今辉”“红色摇篮——江西之旅”“历史寻根,与不一样的上海相遇”“邂逅山城,感受巴渝古韵之美”“聆听西域之声,领略新疆之美”六门“经典润乡土”课程。

      该系列课程以祖国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切入点,挖掘呈现当地经典文化内涵,如名人、文物、遗迹、诗词等等,带领青少年领略祖国的壮美河山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讲师都会组织学生大声地齐声诵读中华经典优秀诗篇,引导同学们体味文化精髓,厚植家国情怀,致敬传承经典,找到心中的诗与远方。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第一期】

穿越古今 品味河南


(上外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本科生张爽主讲)


      第一期课程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河南省,重点介绍了河南历史、汉字文化、武术文化等。授课讲师带领小朋友们一一认识河南的四大古都——洛阳、开封、郑州和安阳,一起游览了壮丽巍峨的龙门石窟,拜访了“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领略了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面的场景,并来到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殷墟探寻中国汉字的前世今生。在“武术文化”环节,小朋友们观赏了扣人心弦的少林功夫和刚柔相济的太极拳。最后,师生齐声诵读王维的《归嵩山作》和梅尧臣的《鲁山山行》,通过诗人对轻快、灵动的山野景物的描写,感受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态。


【第二期】

走进江苏 感受古韵今辉



(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寿心河主讲)


      第二期课程介绍了古雅端庄、人文荟萃的江苏省。课程讲师从吴越文化引入江苏的历史,带领大家游览南京、扬州、苏州等地风景名胜;再从文人墨客在江苏留下的诗画作品、江苏特有工艺品、戏剧昆曲等分析江苏的文化特色与人文景观。接着一起观赏了江苏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在寒山寺听钟声、金陵灯会等活动中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师生跟随音频齐声诵读了张继的《枫桥夜泊》和刘禹锡的《乌衣巷》两篇名作。课程讲师还补充了翻译家许渊冲的英文译本音频,为课程增加亮点。


【第三期】

红色摇篮 江西之旅


(上外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蔡芊芊主讲)


      第三期介绍了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江西省。课程首先从江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入手,展示了江西的饮食习惯与方言特色。接着重点讲述了江西的三大红色摇篮:南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摇篮、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瑞金——共和国的摇篮,通过回顾红色故事,和同学们一起追寻先辈足迹,感悟初心使命。之后,一起游览滕王阁、白鹿洞书院、三清山、庐山等著名景观,感受江西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最后师生共同诵读了家喻户晓的《滕王阁序》选段,在“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古绝唱中回味经典的永恒。


【第四期】

历史寻根——与不一样的上海相遇


(上外档案馆、校史馆、语言博物馆教师陆英浩主讲)


      第四期课程展现了与众不同、古蕴深厚的上海。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上海是经济贸易高度发达的现代魔都,是世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国际化都市,而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古迹却鲜有人知。本次课程从历史寻根的视角,回溯了史前时代上海样貌,通过春秋、战国、唐朝、宋朝等不同时期的地图和图片,还原了上海历史城镇体系全貌,生动地再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古今变迁。最后师生一起欣赏了宋代诗人、书法家米芾所作的《吴江舟中作》,了解了万事万物贵在适时而动,乘势而为的深刻哲理,相信大家今后会更加珍惜时间,把握机会。


【第五期】

邂逅山城,感受巴渝古韵之美


(上外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钟琳主讲)


      第五期课程介绍了风景如画、热情似火的重庆。巍巍青山、浩浩江河孕育出精彩纷呈的巴渝文化,课程讲师通过对《说文解字》中“巴”的解读,结合地理环境、实景图片分析了重庆“巴”和“渝”简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故事。之后,展示了重庆这座城市特有的江畔风景和文化气质——码头文化,以及在中国近代作为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而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最后,课程讲师带领同学们诵读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诗佳作《夜雨寄北》,师生一同走进巴山夜雨,在“何日共剪西窗烛”的想象中体味诗人含蓄隽永、委婉质朴的思念之情。


【第六期】

聆听西域之声 领略新疆之美


(上外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王瑞菁主讲)


      第六期课程讲述了广袤丰美、神秘奇异的西域——新疆。课程以耳熟能详的三首新疆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为线索,先后介绍了新疆的地貌、气候等地理概况,民族风情以及传统美食等。作为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园,新疆各民族风俗精彩纷呈、各美其美,课程讲师以维吾尔族的民族服饰、哈萨克的“姑娘追”等为例进行了详细、生动的介绍。最后师生一同诵读唐朝边塞诗的压卷之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体味空阔奇丽的西北风景与将士们磅礴雄劲的豪迈气势。


      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目前已经和云南、广西、河南、江西、黑龙江等省市20余所乡村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本系列课程作为博物馆特色线上课程资源向合作学校开放,受到了好评和欢迎。每次课堂上,小朋友们都身着校服整整齐齐端坐在屏幕前,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介绍,被这些妙趣横生的文字符号和历史文化知识而深深吸引。每次课程尾声,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诵读经典,传统文化的力量一点点沁润心田。


 

 


      目前该系列所有课程视频都可通过“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B站平台观看。2023年,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馆教育人”理念,发挥博物馆资源以及学校作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综合优势,面向乡村中小学打造更多更优质的系列课程,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丰富乡村中小学文化教育资源,推动更多青少年受益,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