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研 | 语博大讲堂系列五十一:语言与人工智能

发布者: 档案馆、校史馆、语言博物馆发布时间:2023-02-26浏览次数:42

编者按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自2019年12月开馆以来,一直致力于彰显世界语言多样性,汇聚全球知识,融语言本体与语言教育研究于系列学术活动中。为助力实现“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卓越人才培养目标,2021年春季学期推出语博大讲堂系列讲座,聚焦语言与生态、语言与人文、语言与哲学、语言与学习、语言与文学、语言与学科、语言与法律、语言与研究、语言与学术、语言与演变、语言与知识、语言与外交、语言与生活、语言与汉译、语言与文字、语言与习得、语言与课程、语言与传播、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文学、语言与区域国别、语言与教师、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心理、语言与容器、语言与写作、语言与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教育、语言与教材、语言与语用、语言与人工智能等专题,汇聚知名学者,纵论多维语言。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曰:“我语言的边界就是我世界的边界。”相信语博大讲堂系列讲座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素养,拓展我们的世界。


讲座信息

讲座题目

NLP与ChatGPT

主讲人

冯志伟教授

时间、地点

2023年3月1日18:30

腾讯会议ID:158-622-518


内容摘要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人机对话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讲座描述从图灵测试到ChatGPT的发展历程。目前,基于语言大数据研制成功的ChatGPT这样的生成性预训练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model, GPT),在自然语言的生成方面已经达到较好的水平,语言学家应当更新知识,以适应数智时代的新要求。


主讲人介绍

      冯志伟,1939年生,中国计算语言学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两次研究生毕业,20世纪70年代首次测出汉字熵为9.65比特,为汉字多八位编码提供了语言学支持。法国留学时师从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第一任主席Vauquois,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把汉语译为多种外语的机器翻译系统,是第一个出席国际计算语言学顶会COLING的中国学者。长期从事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曾在德国、韩国的大学担任教授,讲授自然语言处理课程,出版论著30多部,发表论文400多篇,主持研制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项、国家规范3项,参与研制国家标准13项。担任国内外著名杂志编委,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文信息学报》顾问,《中国科技术语》副主编,工作单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06年获奥地利维斯特奖,2018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NLPCC 杰出贡献奖,2021年获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士称号,2022年获香港圣弗朗西斯科技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