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创 | 数语相依,未来已来——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举办“计算语言学专题展”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3-02-27浏览次数:57

计算语言学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机器翻译的实践,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成熟,是一门涉及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交叉学科。它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方法研究语言,研制计算机处理语言的软件,谋求以机器来模拟人的部分乃至全部语言能力。

中国很早就投入计算语言学相关研究,是世界上继美国、前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开展机器翻译研究的国家。在过去70多年里,中国计算语言学发展迅速,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分词技术日趋成熟,搜索引擎、机器翻译、智能问答等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技术进步使我们正在逐渐接近图灵测试的理想场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冯志伟先生首次测出汉字熵,为汉字多八位编码提供了语言学支持,助力中国计算语言学在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上获得突破。他还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把汉语译为多种外语的机器翻译系统,为中国机器翻译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人工智能ChatGPT引发学界热议的背景下,我馆特举办计算语言学专题展,精选由冯志伟先生捐赠的许多重要手稿、图书等,结合专题学术讲座和知识答题等活动,引导参观者了解计算语言学,感受中国计算语言学的发展,以此激励上外师生厚植语言基础,丰富研究方法,强化跨学科、多语种理念,努力成为具备政治定力、多语能力、学科能力、话语能力的时代新人。


系列一:专题展览



展览地点

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记,书写世界”展厅


捐展人

冯志伟教授

1939年生,我国计算语言学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两次研究生毕业,20世纪70年代首次测出汉字熵为9.65比特,为汉字多八位编码提供了语言学支持。法国留学时师从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第一任主席Vauquois,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把汉语译为多种外语的机器翻译系统,是第一个出席国际计算语言学顶会COLING的中国学者。长期从事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曾在德国、韩国的大学担任教授,讲授自然语言处理课程,出版论著30多部,发表论文400多篇,主持研制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项、国家规范3项,参与研制国家标准13项。担任国内外著名杂志编委,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文信息学报》顾问。工作单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06年获奥地利维斯特奖,2018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NLPCC 杰出贡献奖,2021年获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士称号,2022年获香港圣弗朗西斯科技人文奖。

  


系列二:学术讲座


讲座题目

NLP与ChatGPT


讲座摘要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人机对话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讲座描述从图灵测试到ChatGPT的发展历程。目前,基于语言大数据研制成功的ChatGPT这样的生成性预训练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model, GPT),在自然语言的生成方面已经达到较好的水平,语言学家应当更新知识,以适应数智时代的新要求。


讲座时间、地点

2023年3月1日18:30

腾讯会议ID:158-622-518


系列三:知识答题


扫描下方二维码,完成计算语言学相关知识答题,且正确率达到60%以上,即可获得博物馆精美文创礼品一份哦!


活动时间

2023年2月28日-3月14日


领取方式

可于活动期间工作日时间来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办公室内领取


欢迎各位师生参观展览,共同走进计算语言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