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脉 | 校史上的今天:我校发布首期招生通告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2-12-03浏览次数:50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二十大报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重要精神,从校史中挖掘学校发展之根,传承学校办学精神之魂,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史馆推出“校史上的今天”专题系列,回顾学校发展改革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激励全体上外人向史而新、循脉而行。


图片

1949年12月3日与4日,上海《解放日报》连续两天刊登了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今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发布的招生简章。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外语高等学府就这样迈出了她历史性的第一步,出现在公众面前。招生简章全文如下:

上海俄文学校招生简章

一、本校本速成原则,于极短期间培养成俄文翻译人才。

二、本校分初、中、高三级。初级生须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中级生须学过俄文,且有相当基础者;高级生须于俄文能从事笔译口译者。

三、凡年龄十八岁至卅岁,体格健全者男女兼收,高级班不限于卅岁。

四、学习期限:初级一年,中级八个月,高级四个月。

五、名额:初级一百五十名,中级一百名,高级五十名。

六、报名手续:须持政府机关、学校、革命团体之介绍信及学历证件,交二寸半身照片二张。

七、报名日期:自十二月五日起至十二日止,每日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地点:1.北四川路底山阴路同济大学。2.汉口路河南路口文管会。3.林森中路1610弄2号本校筹备处。

八、待遇:学习期间,本校供给书籍、膳宿,毕业后由本校分配工作。

九、考试科目:1.国文,2.政治常识,3.俄文,4.其他外国语,考试时间地点在解放日报另行通知。

校长  姜椿芳

图片

姜椿芳口述创办上海俄文学校经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为建设新中国,学习与借鉴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极为重要。因此,培养大批俄语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同年11月初,在陈毅市长的倡议下,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决定在上海创办一所培养俄语人才的高等学校,并委任当时的时代出版社社长、著名翻译家姜椿芳负责筹建工作。新的上海俄文学校附设于1949年6月创办的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以姜椿芳为校长、分党委书记,涂峰为副校长、分党委副书记。

图片

姜椿芳(时任校长、分党委书记)

图片

涂峰(时任副校长、分党委副书记)

图片

周友珊(时任人事主任)

图片

金昔明(时任教务主任)

图片

张泽民(时任四班班主任)

姜椿芳与涂峰受命后,立即着手配备干部和工作人员以及延聘教师,同时组织开展招生考试工作。因为上海解放不久,群众对党的政策和任务有待进一步认识,组织上决定筹办中的学校不以政府和党的名义招生,而以姜椿芳个人的名义登报招收学生。于是《解放日报》上的招生简章应运而生。之后,陆续有其它报刊登载或转载了上海俄文学校的招生信息。

图片

上海《大公报》1949年12月7日第四版

登载《上海俄文学校招生》

招生简章刊出后,报名者十分踊跃。据上海《大公报》报道,各报名处拥挤不堪,报名人数超过一千五百名

图片

上海《大公报》1949年12月13日第四版

登载《上海俄文学校报名截止定期考试》

12月中旬,入学考试于山海关路育才中学举行。上海俄文学校原定招收300人,最终录取396名。12月29日,上海俄文学校通过《解放日报》及《文汇报》刊登了录取名单,并公布了报到时间和地点。

图片

1949年12月29日,解放日报刊登

《上海俄文学校揭晓通告》

1950年1月中旬,第一期学员报到入学。2月19日,上海俄文学校隆重举行首次开学典礼,陈毅市长参加典礼并做了重要讲话。

图片

新成立的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

1949年12月3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登上历史舞台,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办学之路也自此扬帆启航。悠悠七十三载薪火传承、砥砺奋进,学校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让我们将这具有历史开创意义的一天镌刻心中,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