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研|藏品博览系列二十:传统蒙古文

发布者:档案馆、校史馆、语言博物馆发布时间:2023-04-12浏览次数:285


传 统 蒙 古 文

SISU文研 | 藏品博览系列二十


编者按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人民币纸币背面右上方有这样一种长得颇像一串虬曲的小虫一样的文字:



      这便是传统蒙古文。粗粗算来,它的使用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记录蒙古语。至今,传统蒙古文仍然在我国境内的蒙古族、锡伯族和鄂温克族当中使用。这种文字被蒙古族称为回鹘式蒙古文(ᠦᠢᠭᠣᠷᠵᠢᠨ ᠮᠣᠩᠭᠣᠯ ᠦᠰᠦᠭ)或老蒙文(ᠬᠠᠭᠣᠴᠢᠨ ᠮᠣᠩᠭᠣᠯ ᠪᠢᠴᠢᠭ);在卫拉特部也被称为胡都木(“旧有的”)蒙古文,以与卫拉特的一种变体托忒(“清楚的”)蒙古文相区别。


01 起源与发展


传统蒙古文的早期形态大致形成于公元11-12世纪。这种书写系统脱胎于古代回鹘人采用的古叙利亚文字的变体,若追本溯源亦是来自世界上很多其他文字的共同源头——埃及圣书体文字衍生出来的原始西奈字母。

《元史》及《新元史》都认为蒙古文的起源和一个被称为塔塔统阿的回鹘人有关。塔塔统阿原是乃蛮部的国师、太阳汗身边的文书,乃蛮部被吞并后归降成吉思汗。据说成吉思汗命他创制蒙古文字,遂有了传统蒙古文的早期形态。


帝曰:“汝深知本国文字乎?”塔塔统阿悉以所蕴对,称旨,遂命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书国言。

《元史·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一》


蒙古族一开始信仰本土的萨满教(因流行文化而为人所熟知的“长生天”即为主神)。在蒙古帝国向元朝转变的过程中,藏传佛教在蒙古族中的影响力越来越高,而传统蒙古文的早期形态不能够很好地转写佛经中的梵语和藏语词汇。1587年,蒙古的学者和翻译家阿尤希固什给传统蒙古文创制了一些额外的字母,称为阿礼嘎里字母(ᠠᠯᠢ ᠭᠠᠯᠢ ᠦᠰᠡᠭ),用来转写佛经词汇。

新中国成立以后,蒙汉两族的语言学者们做了大量考察工作,并着手进行内蒙古地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1979年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正音确立,传统蒙古文一直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行,汉语转写的一些方面得到进一步规范。


02 形式


原有字母


      传统蒙古文是一种全音位文字,一般是纵向书写的,自上而下,从左向右。自上而下这一点,在其文字创制之时可能是出于对当时同样是竖写的汉字的模仿。严格来说,每一个字母都有四种变体:单写,字头,字中,以及字尾。请看下例1



      现在使用的字母中,有23个是原有的:



显而易见,这些字母中存在很多相同的形式,比如字中的a、e和一些情况下的n长得完全一样;也就是说传统蒙古文字形和语音的对应关系的清晰程度,实际上并不足以支持我们仅凭书写形式就能顺畅地念出词语。

此外,传统蒙古文书写蒙古语时仍然保持数百年前古典蒙古语的习惯;然而时过境迁,各地蒙古语至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书写形式和实际发音有较大出入——以至于著名的芬兰蒙古学家杨虎嫩(Juha Janhunen)评论道:“(蒙古语)口语和书面语共存的现象有时甚至给蒙古族自己都造成困惑,因为他们往往觉得书面语就是书写口语。实际上,书面蒙古语的使用几乎可以看作是一种双语现象,即使用者采用一种和自己的口语相关但显著不同的语言来传达书面信息。”这一点和现代很多阿拉伯语地区的情况是一样的,详见我们的往期推文。

      试看下例(方括号内为国际音标):



蒙古语系的核心当属通用蒙古语族,这个语族中如同标准语一般的存在是喀尔喀-察哈尔变体,而整个语族中语音上最保守的变体之一是鄂尔多斯蒙古语2。后者尚且偏离书写形式甚远,毋论前者。

总结下来,想要辨识传统蒙古文,不单要依靠正字法规则,而且应依靠词汇层面的知识。

1.下图以及后文使用的拉丁转写以V-M系统为基础。所谓V-M系统,是20世纪苏联蒙古学家伏拉季米尔佐夫(Boris Vladimirtsov)和比利时传教士田清波(Antoine Mostaert)使用的一种转写方案。

2.Common Mongolic languages,分类参考杨虎嫩(2014)的观点,即整个蒙古语系包含通用蒙古语族、达斡尔语族、甘肃青海语族和蒙戈勒语族。通用蒙古语族中另一种语音上极保守的变体是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哈米尼干蒙古语。


拓展


      明代增补的阿礼嘎里字母全貌如下(对应梵文和藏文字母的排列方式)3



      延用至今的有以下几个:



      上图的字母kh实际上是阿礼嘎里字母表中的g,但在近现代的借词中往往就表示kh,如 ᠺᠣᠯᠣᠨᠢ kholoni < colony,ᠺᠦᠸᠠᠶᠢᠵᠢ khüwayiǰi < 会计。z、c两个起初是用来转写梵文的 ज् /dʒ/ 和 च् /tʃ/ 两个辅音的,现如今则被用于转写汉语拼音的z和c。

      其他增补的字母则是:




字母f和w很早就诞生并用于转写借词了,至今仍在广泛使用;ē用于转写西方词汇中的[e, ɛ]或类似发音;ž、zh和ch则只用于转写汉语,对应汉语拼音的r、zh和ch。

3.下图为1880年出版的Das Buch der Schrift一书中关于阿礼嘎里字母的介绍,转引自维基百科Galik Alphabet: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lik_alphabet


03 正字法


      虽然我们说传统蒙古文和蒙古语口语之间有很大出入,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不少规则的联系可供参考的。内蒙古的蒙古族现在仍然依靠这些联系将书面语和口语对应起来,教学、日常使用都有一套像样的规则,姑且也可以称为传统蒙古文的“正字法”。


辅音


      辅音字母和发音的一般对应关系如下(字母出现多次则表明发音有多个条件变体,是何条件我们将不详述):



ᠭ ᠬ 两个字母的拉丁转写需要搭配元音和谐规则(我们后文会介绍)来选择,习惯上是在和a o u三个元音一起出现时转写为γ和q,在其他情况下则转写为g和k。

我们也已经说过,传统蒙古文所反映的大致上符合古典蒙古语的面貌,我们可以看到其音节结构多数都是只有一个辅音带一个元音的开音节(即CV结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两个元音字母不能紧密相连;偶尔有闭音节(CVC),且能充当音节尾的辅音很有限。借词则不一定遵守这样的规则,音节尾可以有两个辅音,比如突厥借词 ᠠᠷᠰᠯᠠᠨ arslan 狮子。例如 ᠠᠰᠬᠠᠨ Asqan,初看是不是像是Asaaaa呢?是传统蒙古文允许的音节结构决定了这个词不可能是Asaaaa。

这时候你可能会划上去看看之前给出的字母表,并疑惑:那为什么不能是Asanan呢,后半部分的anan不是和qan一样都是三个凸出的“牙齿”带一个“尾巴”吗?在这种真的没法靠现有规则区分的情况下,蒙古人是添加了额外的规则的:a前面的n都会带上一个点以与其他字母区别,所以Asanan其实写作 ᠠᠰᠠᠨᠠᠨ 。不过这条强制规则也是一项比较晚近的发明,古代的手稿大多都尚未遵循,辩读手稿的学者们可就要凭自己的本事判断究竟是写的什么字母了。

然而我们得承认事实总还是不那么让人放心的,并不是所有容易混淆的情况都有这样的规则来帮助我们辨识。t d 两个字母在很多时候就写得完全一样,蒙古人自己都说“该念哪个音只能靠记”。


元音


      传统蒙古文的元音字母通常情况下都代表短元音:



通用蒙古语族的蒙古语基本上都存在系统性的元音和谐现象(和谐的机制尚未有定论,较多人接受的说法是根据舌根是否后缩来判断组别):a o u三个元音属于一组,e ö ü属于另一组;一般情况下,不同组别的元音不能共现;i可以和任何元音共现。元音和谐对于推断字中究竟是哪个元音字母,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比如ᠠᠪᠠᠭ᠎ᠠ ,第一个字母显然是a,加上后面的字母初步可以判断是ab?γ?,再通过元音和谐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排除“?”是e的可能性,从而得出完整的abaγa。

传统蒙古文的元音都表示短元音,但是今日各地的蒙古语口语都有长元音音位。从语言历时音变的角度来说,这些长元音多数是较早阶段的两个元音缩合而来的;而且起先它们中间往往隔着一个辅音,不过这个辅音在音变中先脱落了,导致两个元音还是碰在了一起并形成了长元音。下面是蒙古族语言学家清格尔泰在《蒙古语语法》中举的典型例子:

山 ᠠᠭᠤᠯᠠ aγula *[ɑɢulɑ] > *[ɑʁulɑ] > *[ɑʊlɐ] > [oːlə] > [ʊːl]

现在达斡尔语族的情况就处在接近*[ɑʊlɐ]的阶段,而鄂尔多斯蒙古语则处在[oːlə]的阶段。总结下来,现代察哈尔蒙古语里部分长元音的构成一般是这样的:



那既然长元音“多数”是较早阶段的两个元音缩合而来,肯定有“少数”吧?的确如此,有时候一个元音字母就可以表示长元音,比如 ᠴᠢ či 你 [tʃʰiː] 。

蒙古语在某个阶段是有双元音音位的:书写上,在字中表现为Vyi(这也表明了双元音的来源),中间的y有时写得和i一样;在字尾两个元音字母就碰到一起了,省掉中间的y变为Vi。如今在察哈尔蒙古语中,双元音大多数已经变成或正在变成前化的单个长元音,而蒙古语教学仍然将它们全部当作“双元音”:



不同地区的蒙古语,双元音演变为长元音的程度不同,比如鄂尔多斯的oyi是[ɞɛ],ayi是[æɛ];总地来说,uyi和üyi的演变进程最落后,在很多地方的发音当中都还是原本的双元音的样子。

但这套正字法能给我们提供的参考十分有限,有很多字母(尤其是古代处于非重读音节中的或者词尾的)在现代的口语中都不再发音了,除此之外增音、换音和元音的同化、延长等现象也是数不胜数,很多情况下学习者还是需要单独记忆口语发音。这也是近年来有人呼吁改革内蒙古所使用文字的一大直接原因。


04 电子排版


      今日数字化时代,在和其他完全横写的文字(如英文)混合的排版当中,传统蒙古文则往往也躺倒,改为横向从左往右书写,或者说逆时针旋转90度:



      我们在之前的几张字母表中使用的字体是一种行楷字体,以20世纪内蒙古书法家哈旺加卜的书法字体4为蓝本;他的书法字体最早于1989年电子化。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传统蒙古文字体则是一种称为白体的字体,比如5



白体也是近年一些计算机操作系统预装的以及软件自带的字体;一般来说在指定字体无法生效的情况下,排版软件首先会回退到白体。

再不济,比如在连白体都没有的手机微信上则会回退至无衬线的字体:



      我们已经说过,由于传统蒙古文的字母有四种变体,在Unicode中就专门添加了几个0宽度(显示时不占空间)的字形控制符,用于改变邻近字母的字形:



然而有些字形控制符对于白体情况下的单个字母并不起作用,这是我们文中的字母表主要选择手写体的一大原因。

4.哈旺加卜的生平以及电子化的传统蒙古文手写字体的来龙去脉可参考:https://www.neac.gov.cn/seac/c100456/201708/1075371.shtm

5.图片内容来自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网蒙文版。


05 其他蒙古文


八思巴文


      八思巴文(ʼPhags-pa Script)是忽必烈时期,由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国师八思巴为大汗创制的文字。旧有的回鹘蒙古文似乎并不能很好地拼写蒙古人语言,忽必烈便敕造这种可以用于拼写当时的蒙、汉、藏、梵等多种语言的文字,初称“蒙古新字”,加以推广。论资排辈,八思巴文也算是一种另类的“传统”蒙古文。这种文字对朝鲜半岛的谚文创制可能具有一些影响。下图为印章体的八思巴文字母:



      八思巴文亦为竖写,为一种元音附标文字(abugida),不难看出是受到藏文的影响。下图为居庸关西出土的以八思巴文写就的碑文片段:



      不过八思巴文并没有流行多久,明朝取代蒙元之后,八思巴文便被废弃,鲜再使用。如今,它更被作为一种艺术字使用在印章、建筑雕刻以及一些企业的标志上作装饰之用。


西里尔蒙古文


      传统蒙古文原是在全体蒙古人中通行的文字,但到目前为止,传统蒙古文的使用范围大体上只局限于我国境内。20世纪40年代蒙古国独立后,受到苏联的影响,开始使用西里尔文拼写蒙古语。在增补了Ө ө和Ү ү两个元音字母后,就成为直到今日还在蒙古国使用的西里尔蒙古文



      蒙古国使用了几十年的西里尔蒙古文,近年也打算重新改回传统蒙古文——虽然因为习惯西里尔文的中老年国民反对而暂时未能顺利推行;而传统蒙古文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随着汉语推广、在教育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以及革新蒙文正字法的呼声兴起,已经走过八百年岁月长河的传统蒙古文,其命运在未来又将如何,或许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道布. 1983. 蒙古语简志.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清格尔泰. 1991. 蒙古语语法.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3.Janhunen, Juha. 2003. The Mongolic Language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4.Janhunen, Juha. 2012. Mongolian.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khar_Mongolian

6.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lik_alphabet

7.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golian_script

8.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BCPhags-pa_script

9.https://omniglot.com/writing/phagspa.htm

10.https://www.neac.gov.cn/seac/c100456/201708/1075371.shtm

11.https://collab.its.virginia.edu/wiki/tibetan-script/Transliteration%20Schemes%20for%20Mongolian%20Vertical%20Script.html

12.http://mgl.ordos.gov.cn/U_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