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研|讲座回顾—PUP学术云端(第50期):Introduction to Audio Description

发布者:档案馆、校史馆、语言博物馆发布时间:2023-04-13浏览次数:31

讲座回顾

      PUP(Post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Partnership)云端研学共同体是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与共青团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大力支持下成立的本硕博一体化研学共同体。本期云端学术讲坛邀请了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博士生刘禹辰,讲座题目为An Introduction to Audio Description,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会,共同学习交流、进行深入研讨。



      讲座伊始,刘禹辰抛出几个问题引发大家对残障人士与老龄化人口的思考。她指出,国内有约1.23%的视障人士和约18.7%的老龄化人口,而他们正是无障碍服务的目标群体。Audio Description(以下简称AD)作为一种无障碍服务受众十分广泛。刘禹辰通过一个视频为大家介绍了何为AD,并引用ADLAB对AD的定义,将其概括为是提供一个艺术作品或媒体产品的相关(视觉)组件的口头描述,以便视障人士可以完全掌握它的形式和风格。AD应该被穿插在视听作品的自然停顿中,和原始的声音、音乐和对白相结合,共同构成一个连贯而有意义的整体,或者“文本”。



      首先,刘禹辰介绍了AD在翻译模态中扮演的角色。AD可以把视觉信息转换为听觉信息,视听文本通常具有多模态性,多模态本质是视觉、言语和听觉的符号模式的相互作用,多模态研究旨在理解组成多模态文本各个符号渠道组成后如何使文本变得有意义。不过,AD的翻译是有限的。



      接着,刘禹辰介绍AD在无障碍服务中的作用。无无障碍服务通过技术缩小了数字鸿沟不平等带来的障碍,此外,许多国家通过无障碍服务立法,为AD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刘禹辰还指出可及性的三次转变,即从排他性解释到普遍性解释的转变,从创客中心到用户中心的转变以及从反应方式到主动方式转变。



      刘禹辰还向我们详述了AD在中国的发展情况。AD在国内没有明确的定义,通常被翻译为无障碍电影或者口述影像。2009年首现上海,在国内的运用主要局限于电影,且有现场直播以及录制好的影像两种基本形式。同时,国内AD发展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版权问题限制了数量以及口述影像的传播,且国内没有立法强制提供口述影像这样的无障碍服务,也缺乏权威的脚本作者。



      最后,在AD的翻译实践可行性方面,刘禹辰指出应制定一套本地化指南,这对于提升AD的翻译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其团队关于AD翻译可行性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描述性阶段主要包括对比中文和西班牙语口述影像的语料库研究和一系列与国内口述影像团队进行的采访;第二个实验性阶段为和国内视障群体进行的接受研究。


      讲座结束后,线上观众积极提问,刘禹辰耐心的回答了AD的相关问题,比如手语是否会影响听障观众正常观影,AD可以用什么软件制作等,与会师生均表示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