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语言文化簇系列二十五——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

发布者:档案馆、校史馆、语言博物馆发布时间:2023-05-17浏览次数:20

编者按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自2019年12月开馆以来,一直致力于彰显世界语言多样性,汇聚全球知识,融语言本体与语言教育研究于系列学术活动中。为助力上外学子仰望星空,探索语言奥秘,2021年春季学期特推出古典语言文化簇系列。古典语言文化簇(ALCC,Ancient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Cluster)由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组织,汇聚校内外热爱古典语言文化的骨干教师,通过公益讲座、学术沙龙、学术工坊等形式培养莘莘学子的语言情怀,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学术素养。


讲座题目


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


主讲人


李卫峰、张泓玮  上海外国语大学


讲座时间


5月18日 13:00


讲座地点


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多功能厅

线上腾讯会议ID:874-794-873


01 讲座内容简介


      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独具特色,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近东地区通行度最高的书写形式之一。楔形文字曾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17世纪重新被发现;几世纪的研究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使我们得以一睹灿烂的两河流域古文明:成文法典、文学作品、宗教颂歌、经济活动、数学计算等等等等,存世几百万块泥板和铭刻记录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方方面面。本讲从一些关键术语概念出发,介绍楔形文字书写系统的发展,包含楔形音节文字创制的核心形式、周边文化的直接借用、以及在其启发下诞生的楔形近字母表文字和楔形辅音音位文字。


02 主讲人简介



      李卫峰,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文献中心主任,馆员,上海世界语协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闪语族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文字学、近东历史文化。



      张泓玮,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芝加哥大学近东语言文明硕士(2017)、博士(2021),专攻闪语族历史比较语言学,集中接受了阿卡德语、圣经希伯来语、古典叙利亚语、古典埃塞俄比亚语训练,还完成了乌加里特语、腓尼基语、古代南阿拉比亚语等其他闪语族古代语言的学习。主要关注闪语族及其在亚非语系中的亲属语族和非亲属接触语言,研究领域包括:历史比较语言学、现代少数族裔语言描写、接触语言学、语言类型学、文字学和字体输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