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研┆讲座回顾——PUP云端学术讲坛(第56期):进化论、“适者生存”与维多利亚小说中的进步话语构建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3-09-28浏览次数:16

SISU文研┆讲座回顾——PUP云端学术讲坛(第56期):进化论、“适者生存”与维多利亚小说中的进步话语构建


PUP讲座

PUP(Post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Partnership)云端研学共同体是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与共青团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支持下成立的本硕博一体化研学共同体。

本期云端学术讲坛邀请了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博士生郭晓彤,她的研究兴趣为维多利亚小说、乔治•爱略特研究等,讲座主题为进化论、“适者生存”与维多利亚小说中的进步话语建构——以《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为例,吸引了150余名学者参会,共同学习交流。



01 从“用进废退”到“自然选择”:19世纪的生物进化问题


讲座开篇,郭晓彤指出19世纪的生物进化问题主要围绕着拉马克和达尔文两位科学家展开。19世纪早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其著作《动物学哲学》中提出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观点得到普遍认可。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正式提出“自然选择”的机制,强调自然的筛选作用。拉马克学说暗含的“进化必然带来进步”的观点和达尔文、斯宾塞的“适者生存”理论都对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形态形成和文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02 乔治•爱略特对进化问题的态度


接着,郭晓彤向我们介绍了小说家乔治•爱略特。她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小说家,在世时与查尔斯·狄更斯齐名。爱略特虽是一名小说家,但她对科学、特别是“发展问题”尤为关注,受密友斯宾塞、丈夫乔治•亨利•路易斯思想影响较深。郭晓彤认为,与达尔文相比,爱略特更多描写的是人类社会而非自然社会发展问题,更强调道德感、秩序感


03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进步议题


随后,郭晓彤从爱略特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出发——她唯一一部从主人公童年时期开始描写的小说,向大家讲述爱略特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看法。在小说中,爱略特明确提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有着同样的规律”。郭晓彤进一步点明,爱略特意识到适者生存理论应用于人类社会带来的道德困境——“对环境的反应能力并不能保证道德价值——存活下来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只是最符合这套规则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就体现着维多利亚社会进步话语中的此类困境。


04 英国维多利亚社会文学与科学的关系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现代意义上的知识话语体系并未完全建立,文学与科学间的界限尚未明确形成,如爱略特作为文学家也会阅读相当一部分科学著作。很多维多利亚小说都受到了科学理论的影响,我们在研究时可以针对其科学元素展开分析;另一方面,科学也对社会思潮产生影响,并投射到文学中。郭晓彤表示,自己对文学与历史学、伦理学的跨学科研究有深厚兴趣。针对维多利亚时期相关历史研究,她推荐感兴趣的观众可以进一步阅读已故美国历史学家格特鲁德·希梅法柏(Gertrude Himmelfarb)的作品,对伦理学感兴趣的观众可以阅读美国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的著作


讲座结束后,线上观众积极提问,郭晓彤分别进行细致解答,并和线上观众就如何依托科学、文学、社会思潮三者间互动抓取新的文学研究视角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讲座为本硕博师生进行文学及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拓展了维多利亚时期文学研究的触角,与会师生均表示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