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研|语博大讲堂系列六十五:语言与翻译
编者按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自2019年12月开馆以来,一直致力于彰显世界语言多样性,汇聚全球知识,融语言本体与语言教育研究于系列学术活动中。为助力实现“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卓越人才培养目标,2021年春季学期推出语博大讲堂系列讲座,聚焦语言与生态、语言与哲学、语言与文学、语言与学科、语言与法律、语言与外交、语言与课程、语言与传播、语言与区域国别、语言与教师、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研究、语言与教育、语言与人工智能、语言与意识等专题,汇聚知名学者,纵论多维语言。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曰:“我语言的边界就是我世界的边界。”相信语博大讲堂系列讲座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素养,拓展我们的世界。
讲座题目<<<<
翻译的历史与历史的翻译
主讲人<<<<
屈文生华东政法大学
讲座时间<<<<
6月14日 18:30
腾讯会议ID<<<<
902-362-042
内容简介
历史地看,翻译是将异质的文明引入本土文明的文化行为,是面向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活动。“新翻译史”研究是着眼于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研究,是转向文化交流史的跨学科乃至超学科研究,是基于文本和档案的研究,是将翻译视作事件,将翻译事件看作历史事件的一种研究。“翻译的历史与历史的翻译”是富有生命力并有很大成长空间的研究领域,但很长一段时间来,学界谈“翻译的历史”(翻译史)的多,谈“历史的翻译”(历史翻译)的少。但这不意味着历史翻译不重要。相反,历史翻译就是历史诠释,历史翻译有助于讲好中国历史故事,有助于中国历史话语权的构建与传播,并藉此推进提升我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的国际地位与中国软实力的伟大目标。选择历史译名往往意味着选择立场,而具备历史意识和把握历史观是译者选择立场的前提。历史翻译须克服历史无意识,了解唯物史观、革命史观等主要历史研究范式,并熟练运用基于历史知识和历史常识而形成的历史理性。
主讲人简介
屈文生,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曾入选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法学研究》《学术月刊》《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等国内外刊物发表《早期中英条约的翻译问题》《从治外法权到域外规治》等论文100余篇。在商务印书馆等出版专(译)著《不平等与不对等:晚清中外旧约章翻译史研究》《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等12部。出版《法律英语阅读与翻译教程》《涉外法治法律英语》等数部有全国影响力的教材。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翻译、翻译史、法律史及中外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