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研|藏品博览系列五——南国的文字:喃字

发布者: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发布时间:2021-10-13浏览次数:364

编者按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自201912月开馆以来,一直秉持“语汇世界 言聚全球”(WordsWorlds)的立馆理念,致力于彰显世界语言多样性,汇聚全球知识。为全面开展人文交流、科普教育和学术研究,即日起,本栏目拟推出“藏品博览”专题,聚焦世界语言博物馆展品,陆续推送馆藏科普系列文章,以展陈世界语言多元面貌,向全球公众讲述世界语言文字故事。


藏品坐标

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第二展厅“记,书写世界”


 

喃字,又称字喃、国音,是越南在民族自尊意识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借源文字,属于汉字派生文字的一种。“喃字”之名的意义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喃”表示“南”,“喃字”意即“南国的文字”;另一方面,“喃”又表示“土俗”,因此“喃字”即“俗字”,相对于高雅的“儒字”(即“汉字”)而言。

从古至今,越南一共使用过三种文字:汉字、喃字和国语字。汉字在秦南攻百越、平定岭南之后就随着中原统治势力进入越南北部地区,并在当地逐渐扎根。在随后的千年当中,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使越南成为汉字文化圈的成员之一。公元968年,越南成为内帝外王的自主国家。当时,越南还没有形成自己成熟的文字系统,而由于中越之间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以及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和科举制度的实行,越南历代王朝仍把汉字作为官方文字。

 

喃字

 

喃字的发展历程

越南人在长期借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现,由于越南语和汉语之间的巨大差异,汉字无法很好地记录他们的口头语言。在不断增强的民族意识推动下,公元10世纪左右喃字开始出现。喃字以汉字为基础,根据静态的结构类型和动态的创造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假借字 (包括音义兼借字、借音不借义和借义不借音等) 和自造字 (包括形声字、会意字、简化字等,其中意符和声符组合在一起的形声字占大多数。


图中展示的是喃字里数字1-10的写法,当中不少都是形声字。例如,“3”在越南语中读“ba”,而在创制喃字的过程中取汉字“三”的意和汉字“巴”的音,组合成喃字“⿺巴三”。

 

喃字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

1)体系形成准备阶段(13世纪末以前);

2)基本定型阶段(13世纪末至15世纪初);

3)成熟发展阶段(15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

4)完备大发展阶段(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前两个阶段,假借字所占的比例较大,形声字相对少。到了后两个阶段,形声字有所发展,假借字呈下降趋势。这一时期还涌现出许多喃字文学名作,如阮辉似的《花笺传》和阮攸的《金云翘传》等,也是越南民族文学发展的辉煌时期。


《金云翘传》(喃字写成的3254行叙事诗)

 

喃字的历史地位

然而,喃字从未在越南国家正式文字中居于主导地位。从外部原因看,由于中原汉文化对越南历代统治者影响颇深,故长期存在着“重汉轻喃”的思想。除胡朝和西山朝两个短命王朝提倡在行政文书中使用喃字以外,历代官府都没有将它列为官方文字,也没有对它进行整理和规范。

喃字未能充分通行的内部原因是因为其笔划较汉字更加繁复,书写费时费力。掌握喃字要先会汉字,而懂汉字的人在当时的越南大众中毕竟是少数,这就限制了喃字的普及和推广。此外,喃字的书写系统比较混杂,不同时期的喃字有多个写法,存在书写系统不统一、不规范等情况。例如,“喃字”的“字”就有“⿰字字”或“⿰宁字”等多种写法。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喃字始终难以成为通用的文字体系。在17世纪上半叶,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德·罗德(Alexandre de Rhodes)等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越南语拼音文字,后来被广泛推广使用并命名为“国语字”。到了19世纪晚期,越南完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国语字和法文成为了行政用文字,喃字则逐渐走向衰落。1945年越南独立,宣布国语字为国家正式文字。从此,“喃字”便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国语字与喃字对译

 

喃字是越南古代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越文化交流的结果,也是越南民族意识增强与民族文化发展的体现。喃字从诞生之日起,虽然很少被列入官方文字,但由于它的构造更接近于越南人的民族心理,更适合越南人传情达意,因而在越南文人群体和民间顽强地生存了几个世纪,在越南的民族文学创作上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文青.越南语言文字使用的历史回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107-111.
 2
.祁广谋.越南喃字的发展演变及其文化阐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1):103-107.
 3
.于维雅(主编).东方语言文字与文化[B].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B].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