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文研 |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瑶语】第三期:瑶族民歌——千年传承的文化之魅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4-04-17浏览次数:10

瑶族民歌

千年传承的文化之魅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机制探索

——以广西瑶族为例

编者按

“语言文字是让人类文明得以源远流长的载体,厚重文化是语言文字赖以蓬勃生长的土壤。”每一种语言和文字,都是一种独特的角度,都是一种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在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时代潮流奔涌前进的同时,作为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特征的人类语言和文字,也在加速消亡。我国作为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语言文字大国,收集与推广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丰富语言馆藏资源,有着别样的宝贵意义。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自2019年12月开馆以来,一直秉持“语汇世界 言聚全球”(Words,Worlds)的立馆理念,致力于彰显世界语言多样性,汇聚全球知识,本栏目将持续推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题推送系列科普文章,聚焦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展现多彩大国文化底蕴。

本系列通过对瑶语基本情况、瑶语与汉语及壮语相关性、谚语与民族歌谣、民族节日、服饰文化、瑶语教育等板块的科普推广,增进社会各界对瑶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了解,探索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机制,将璀璨的瑶族语言文化推向语言文化舞台的中央。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感情很好的情侣,他们一起过着美丽的田园生活,由于封建婚姻制度的羁绊未能成婚,女子被迫远嫁他乡,男子思念日浓,偶然看见一只相思鸟(瑶语“咚叮诺”)飞向远方,即兴唱起“咚叮鸟儿…今早飞去他枝宿,遗我空枝冷嗖嗖……”

这便是瑶族叙事歌《咚叮诺》所讲述的凄楚爱情故事,成为瑶族民间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咚叮诺的声音,一同领略悠悠瑶歌的千年魅力。

瑶歌悠悠,一唱百和

瑶族音乐概述

“瑶俗最尚歌,男女杂沓,一唱百和。”这是清代文学家屈大均对瑶族人民擅于歌唱的评述。瑶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曲调丰富,寓情于歌。它伴随着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宗教祭典、求偶交往而产生,曲调多达20余种,喜怒哀乐皆备,极富民族色彩与地方色彩。

瑶族山歌调子大多较为简单,音量高低相差不大,随着歌者气量,可长可短,常以木叶伴和。但也有声乐多种多样的唱曲,如民间流传的“盘王大歌”,七言四句为一首,杂以三、五言短句,记有梅花、荷叶、牛角曲等二十四种曲牌,唱腔相当复杂,节拍明朗,别具一格。瑶歌的情感也十分丰富:民间流传的生产歌和酒歌,曲调平稳而喜悦,令人欢快;苦歌和哀歌,曲调则悲痛自而深沉,使人忧伤。情歌则独具风采:节拍、唱腔、抒情,极为讲究,优美动人,感人至深。

瑶族民歌的传唱方式与其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历史上,瑶族民间经常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在恭请神灵之前,要唱创世歌、历史歌,其歌词内容多为歌颂祖先来历和民族迁徙等。而在人生礼仪上,要唱三朝歌、满月歌、送亲歌、迎亲歌、酒筵和洞房歌、祝记寿歌、丧歌、挽歌等等。在探亲访友、串村走寨、趁圩赶集时,遇上山歌对手,或为了消除旅途疲乏沉闷,人们总会随唱随答,唱歌出门、拦路歌、进门歌、迎宾歌等。在山间田野劳动时,人们喜欢唱传授生产知识的的劳动歌,一边劳动一边歌,借以调节情绪,振奋精神,解疲除累,也从中得到了快乐。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随口唱和,瑶族人民还喜欢举办各种各样的歌会、歌节,进行赛歌。这些歌会也是瑶族人民传承民歌的最佳场合,瑶族的年轻人们在歌会上学着长辈们的样子放声歌唱,从歌会中增长见识、获得锻炼,在学习传承的同时也磨练了自己的歌技。

“一颗谷子一首歌”

富川平地瑶蝴蝶歌

“富川山歌有几多,出门三步歌绊脚;田里种禾又种歌,一颗谷子一首歌。”这首朗朗上口的童谣描述的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平地瑶儿女以歌传情、以歌记事的千年传统。瑶族蝴蝶歌(多声部民歌)是富川瑶族的标志性民歌,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瑶族蝴蝶歌大致形成于明朝,用汉语方言土语“梧州话”演唱,内容以情歌为主,因为在歌的衬字衬词中常出现“蝴的蝶”字样,由此得名“蝴蝶歌”。

《蝴蝶歌》最早产生于瑶家儿女对爱情的表达,由于受封建礼教的约束,瑶族儿女惯用演唱的形式来含蓄地表达爱意:“瑶山茶花朵朵开,一对蝴蝶飞拢来;雌的花蝶前面舞,雄的跟后不分开。”美丽的蝴蝶在娇艳的茶花间翩翩起舞,象征着瑶族儿女心底纯洁的爱情化作欢快的歌声飞向远方的爱人。随着歌曲的广泛传唱,蝴蝶歌也不再局限于表达爱情,渐渐有了歌唱劳动、生活、激励儿孙、劝诫后人等诸多内容。瑶族蝴蝶歌发展到鼎盛期,每逢节庆婚典、劳动闲暇之时,主人家就会大摆歌堂,广邀八方“蝴蝶歌高手,男女分队一展歌喉,在一唱一和中,对手针尖麦芒,往往通宵达旦地唱上几天几夜也难分高下,无数人间趣事也伴随着瑶家的“蝴蝶歌”成为佳话。

蝴蝶歌对唱


翻山过川,呜哇相和

花瑶呜哇山歌


花瑶呜哇山歌是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的花瑶人民独有的一种古老民间音乐艺术。其源于花瑶祖先的劳动号子,传说形成于秦始皇修长城时期,由孟姜女所创,相传孟姜女见大家每天劳动很辛苦,于是便教大家唱山歌以缓解疲劳。经过长期的发展,呜哇山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最终演变为一种高腔山歌。其取材于生产、生活及民间传说,大致可分为历史歌、风俗劝勉歌、生产劳动歌及情歌四类。

花瑶人民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中常唱山歌,且专门有一人负责打锣,以统一步调,在劳动中起着调动情绪、鼓舞土气的作用。再后来,瑶民们为了娱乐休闲,经常以呜哇山歌的形式,在田野山岗上歌唱自娱。如今,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花瑶人民在劳动时已经很少唱呜哇山歌了,但每逢花瑶传统节日以及办喜事时,花瑶人民便聚在一起以对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花瑶呜哇山歌作为一种桥梁和纽带,联络着分别已久的花瑶人民之间的感情,沟通着青年男女之间的心灵。

瑶族社会的“百科全书”

盘王大歌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传承已久的恢弘史诗,正如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江格尔》与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在瑶族,这般恢宏壮丽的民族史诗,名为《盘王大歌》。

《盘王大歌》是一部具有民族史诗性质的瑶族古歌,是瑶族人民世世代代祭祀祖先盘王活动仪式的唱本,主要流传在南岭山脉以江华瑶族自治县为代表的瑶族聚居地区。《盘王大歌》始作于原始社会,雏形于晋代,形成于唐宋,成熟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年间发现了最早的《盘王大歌》手抄本,有十二段词、二十四段词和三十六段词等三种,每一段都有三千行以上,总数达到万行之多。它是瑶族民间歌谣的集大成之作,由绪歌、插歌、正歌和杂歌组成,内容主要包括瑶族先民的自然观、人类起源说、瑶族的产生与迁徙、瑶族的婚恋、瑶族的创业史,记述了瑶族的历史、思想、斗争和文化,是瑶族社会中的一部“百科全书”,于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与盘王大歌有关的盘王节

瑶族民歌

千年传承的文化之魅

       瑶族丰富多彩的民歌文化不仅为瑶族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是民族文化百花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优美的民歌凝聚了一个民族千年以来的历史传承,更描绘了瑶族儿女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为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发现非遗之美》——瑶族民歌_曲调 (sohu.com)

[2]民族艺术|瑶族民歌_瑶歌 (sohu.com)

[3]蝴蝶歌:唱出瑶家儿女的情和爱 _光明网 (gmw.cn)

[4]【国家级非遗】花瑶呜哇山歌 第四届网络文化节 湖湘地理大美网络巡展 (voc.com.cn)

[5] 盘王大歌:瑶族民间歌谣总集 - - 瑶族文化网




素材采集 | 周源源 王媛

编辑排版 | 王瑞菁 黄羽妍 

视频制作 | 黄羽妍

指导教师 | 胡宗传

审核 | 王雪梅